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2020-04-22 16:25:03)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顽疾”,它使学生苦,家长怨。 作业是减负绕不开的话题。在很多人的眼里,作业就是减负与增效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减负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研究作业、精心设计,下大力气抓作业改革,把它作为实现减负增效的一个突破口

    作业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作业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作业的反馈和作业的管理等方面。设计是基础,布置是关键,反馈和管理是保障。当前,在这几个环节上,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作业批改形式单一、作业讲评滞后等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为了找到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学校注意加强作业研究,努力优化作业管理,积极进行指向减负增效的作业改革。

一是在作业设计上,学校在学生中开展“课堂教学与作业有效性”“学习成绩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调研,发现内容封闭、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等问题,是学生憎恶作业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学校将一二年级定为实验对象,组织教师围绕作业设计展开讨论,并达成了共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实现几个转变,即在作业要求上,由统一性作业向选择性作业转变;在作业内容上,由单一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在作业方式上,由独立性作业向合作性作业转变;在作业评价上,由教师一方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在此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统一的作业设计原则和要求,试行三清作业三清具体指日清--每天的课堂练习,做到当天学,当天清;周清--每周周末的练习巩固,由科任老师将一周学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针对周内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以及一些典型题进行整理,发放给学生进行练习;月清--每次月考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选典型习题进行精讲讲练。这样,既让学生对每天每周每月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也是不断训练巩固的过程,避免了题海战术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也达到了巩固所学的效果,试行一年多来,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二是在作业布置上,考虑到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作业有不同的可接受量度和可接受难度,如果让学生去做能力之外的作业题那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往往会造成一部分学困生疲于应付,只是盲目地、机械地完成作业,没有自我反思的时间。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作业布置上,首先控制作业总量,一、二年级每天不超过小时,中高年级每天不超过小时。其次实行作业布置弹性化,不搞“一刀切”。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基础题,属“规定动作”,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是较难的题,属“自选动作”,学生可量力而行,实在不会的可以不做。

     三是在作业批改上,要求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因为,批改的过程是了解学生、沟通思想的过程。具体要求是:首先批改要讲科学、讲规范、求实效,批改过程要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无漏批、误批现象。其次严禁让学生代替教师批作业,也不准将编拟习题、书面作业的过关、作业批改等工作事项布置给家长,杜绝硬性摊派“家长作业”。最后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总结。一般作业当天要批改完毕,作文一周内完成批改,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错误集中(一般错误率在40%以上)的作业要集中订正,要求教师要花大力气,让学生形成改错题的习惯,要求学生设立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的形式可各不相同,但都是学生自我的评价与分析。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在批改、讲评、总结中,注意多用激励性评语,多给学生一些希望和肯定,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厌学到乐学;也注意多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感到有阶段性的成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四是在作业的管理上,建立“备课组长把关制度”,备课组长要认真负责把好集体备课关,集体备课要把一部分重心放在备作业上,各科作业的内容、数量、要求等要经过全组讨论后决定。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树立整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作业指导,为学生高效作业提供技术与制度支持。例如,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分类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加强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等等。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在探索作业改革,提高作业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上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效。实践说明,让学生在继高效课堂之后,把听懂教师讲的内容化为自己掌握的技能,进行有效高品质的作业练习,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使减负的精神得到了落实,使增效的目的得到了实现。

    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减负更要增效,学校的减负行动——作业改革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配合。我们将在减负路上勇敢地一直坚持走下去,将减负增效提质的工作进行到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