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改革学习的心得体会
(2019-11-07 14:46:15)关于课堂改革学习的心得体会
宝塔区宝塔小学课题组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教师通过认真研习教学参考用书,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在课前就明确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要合理设计教学各环节
根据“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在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
1.自主质疑
这是中心环节,即学生的自学环节。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进而产生了迫切解决问题的兴趣后,教师要顺势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前,教师要对学生探究的程序,对学生探究的方法精心研究,预设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得到的多种结论,并研究解决的方法。学生在自学探究期间,要先给学生安排独立思考、学习的时间,对有难度的需要合作的时候再合作。独立思考应用时间保证,不匆匆而过,此时课堂应保持一定的安静性。
2.合作释疑
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结束之后,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自学结果交流,生生互动,解疑排难;教师展示合作研究的问题,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研讨。
3.点拨归纳
对各小组合作研讨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全班研讨或直接由教师解决。在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以后,教师(或师生合作)对所学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归纳总结方法 规律,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升。
4.巩固提升
教师紧扣三维目标,拟定有一定层次的单元测试题(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检测,检查要当堂独立完成。反馈可采用公布答案、互换检查、教师抽批等多种方式,要当堂完成,注重小组间的差异及错误问题的处理。
三、课堂教师参与要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教师课堂参与时机要恰当,切入要准确,内容要精准,不可将结论托盘于学生;要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教师要精准的指导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并进行课堂反馈与总结。教师的引导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指到关键处,指到有用之处,设疑要设到到学生心里去,设出水平来,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指导与设疑的技巧,体现出教学新理念。设疑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设疑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四、教师要构建一个活跃的课堂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把状态放在首位、把常规做到极致”。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使课堂活而不乱,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
总之,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本真的治学精神,而不在于形式。减负提质课堂教学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减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