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杨树枝
标签:
忆旧初春的杨树枝 |
分类: 轶闻旧事 |

每到初春,就想起了故乡的杨树枝,那高大挺拔的杨树上,生发着枝枝嫩条,即便是婴儿手腕粗般的枝干,也在春风的吹拂下,萌动着生命的活力,青皮裹胁的枝干孕育着嫩叶的初绽。
孩子们盼望着春天,盼望着杨树枝发芽,盼望着爬到高大的树干上。
塞上的初春,尚有丝丝寒意,但孩子们迫不急待地嚷嚷着让母亲给掏去棉裤里的棉絮,这样,棉裤就变成了单裤。其实不是说天有多热,而是他们不想让棉裤成为累赘影响爬树。孩子们爬树也有时间段儿,一般都是在落日时分,这样采折的枝叶不打蔫儿。穿着单裤的他们,个个就像猴子,十分轻捷地窜上树顶,折下稚嫩的枝条,然后又蹭蹭地回到地面,兴高采烈地抱着回家了。
枝条上的小叶有手指肚那么大,薄薄的,柔柔的,嫩嫩的,放在手心里轻轻地抚触,就像绸缎一般,又好似婴儿的皮肤,拿起来对着煤油灯照,能看到浅绿色的灯芯,灯芯的影子越过树叶透着柔美的光晕。
另一边的锅里焖着土豆,揭锅后将土豆去皮捏碎,与杨树叶放在一起,撒上盐轻轻地搅拌,最后滴上几点胡麻油,顿时香气扑鼻,一旁的孩子馋得直流口水。
是啊,就是这样的一盘土豆泥拌杨树叶,在那个生活拮据的年代,成为美味佳肴——沙绵的土豆佐以鲜嫩的树叶,虽口感略微带有苦涩,但不影响饥肠下的味蕾,甚至超越了饕餮大餐。
这一顿土豆拌杨树叶,那叫吃得香哟,以致于终生难忘……
剩下的树枝,还能配上用场,孩子们用它“扭嘧嘧”。这是一种玩具,当地叫做“嘧嘧”。由于初春树皮含水量较多,选取直溜的一截枝条,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使劲一扭,皮与枝干整体脱离,然后抽出枝干,得到一截完整而中空的树皮。孩子们就用它来制作“嘧嘧”,把树皮的一端捏瘪,状如唢呐哨子一般,含在嘴里就能吹出呜呜的声音。若树皮管粗的话,还能制作出像觱篥一样的管子,吹出简单的曲调。
大家捏着大小不等的“嘧嘧”,呜哩哇啦地吹得格外开心,高声,低声;粗声,细声,呵呵,宛如乐队里的“四重奏”,虽然不成曲调,但只有在初春的时候才能痛痛快快地玩几天。
“嘧嘧”不好保存,一宿就会干瘪无法吹奏,有的小伙伴就想了个办法,把“嘧嘧”泡在水盆里,第二天接着玩儿。
可惜好景不长,不出四五天,杨树叶长大变老了,再也无法食用;杨树皮也紧实地裹胁着树枝,任凭你怎么使劲儿也扭不出“嘧嘧”来,大家个个都像泄了气的皮球,蔫头耷脑,只好等到来年再玩儿了。
如今的日子好了,谁也不再捋杨树叶尝鲜当饭吃,小孩的玩具就更不用提,大人们也渐渐地把吹“嘧嘧”忘却的无影无踪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