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李璟李煜父子开辟了一代新词风

标签:
文学史南唐李璟李煜开辟一代词风 |
分类: 说长道短 |

在中华泱泱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个小国没有锋芒毕露,也未留下辉煌的业绩,就像正常的朝代更替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台,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倏忽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可就不一般了,特别是流传于词坛的作品和在词的创作方面,必然要提到李璟、李煜父子,正如《词史》所云:“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
作为九五之尊的李璟、李煜父子,虽为皇帝,但其文学艺术修养很高,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开辟了一代新词风——被后代艳称为“南唐词派”。与“南唐词派”相鼎立的还有“西蜀花间词派”。
李璟(916-961),字伯玉,为南唐第二代国君。此人生性懦弱,疏于政事,几近不理朝政,混迹于当时的文艺圈儿,与韩熙载、徐铉、冯延巳等文艺界人士过往甚密,终日饮宴赋诗填词,使南唐的词得到了发展的机遇。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轻浅通俗,奠定了南唐词坛创作的基础。李璟流传下来的作品仅有四首,但很出色,影响很深。他的《浣溪沙》最为后人所推崇: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生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
这首词可谓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他的六子李煜(937―978),也就是李后主,字重光,五代影响最大的词人,在中国词史上是一位卓越的大家。李煜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虽然风流倜傥,但其秉性与李璟毫无二致,25岁登基后,不善打理朝政,把治国大事交与做太子时的幕僚张洎处理。面对虎视眈眈的北宋王朝,以称臣纳贡苟得偏安一隅。开宝八年(975)冬,北宋攻破南唐国都金陵,李煜奉表投降。第二年被拘押至汴京,两年以后,在其42岁寿诞之日,被宋太宗以毒药杀死。
李煜虽无执政能力,但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一位典型的文人墨客。他的作品以南唐亡国为界限,在思想意义上出现两种迥然不同风格。他的一生留下了34首词作,前期主要以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和奢侈华贵歌舞宴饮为题材,《玉楼春》就是真实的写照: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照烛花红,
待放马蹄清夜月。
后期在他成为亡国之君,被囚汴京,“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时多以亡国之痛,抚今追昔,无限忏悔,哀婉凄凉的处境为题材,写下了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代表其词作最高境界和成就的作品。《望江梅》抒写了他眷恋南唐的梦想和心情:
还有《望江南》一首,借梦游苑囿慨叹当年乘坐车马之盛况,又怀念旧宫嫔妃言词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