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解红楼》〔232〕:黛玉回苏州
(2017-12-06 07:39:38)
标签:
彻解《红楼梦》人文杂谈 |
《彻解红楼》〔232〕:黛玉回苏州
━━《第五十七回》解读之一
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庚·78F·ZⅡ2419)
观此知虽诔晴雯,乃诔黛玉也。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靖·78F·ZⅢ0046)
读者读了脂砚斋批语后大都会说:“黛玉没死,怎么会是诔黛玉?”
是的,作者没有明着写黛玉死,他不愿黛玉死,也决不会去写黛玉死,因为黛玉隐寓康熙,是曹頫最尊敬的人。可是不写又不行,怎么办,只能用暗笔写黛玉死,这就是第五十七回的黛玉“回苏州”。
紫娟提起黛玉吃燕窝一事,说:“原来是你说了,这又多谢你费心。”
宝玉笑道:“这要天天吃惯了,吃上三、二年就好了。”
谁知,紫娟突然说:“明年家去,那里有闲钱吃这个。”
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谁?往那个家去?”紫娟道:“你妹妹回苏州家去。”
开始,宝玉还不信,后,听紫娟说得有情有理,有鼻子有眼,宝玉再也说不出话来。恰好,晴雯来找,将宝玉拉回怡红院。
黛玉回苏州,笔者认为这是一句暗语,一句隐语,我们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暗寓“天堂”。其涵意是:康熙要去天堂了。
当笔者判断出《红楼梦》是完稿,就止于八十回后,曾反复思忖,作者为什么不写康熙之死?肯定地说是不忍下笔,但是第七十八回却要诔康熙,没有死,焉能诔?
康熙是曹頫心目中的一尊天神,在他思想中,永远不会死。可是写《红楼梦》,写《清鉴》怎能避免写康熙之死,况且,曹頫还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曹頫思来想去,只有以“回苏州”代表去世,请看,此后宝玉的表现:两个眼珠儿直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袭人描绘说:“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
尔后,不许别人姓林(不许别人提起康熙),藏起自行船等一系列疯颠事。
宝玉的表现,是康熙去世后曹頫的真实心态和表现,天塌地陷,如丧考妣。
作者借王太医之口说出宝玉病因:“这病乃是急痛迷心。”
这也是“甄宝玉送玉”时的真实表现。
回苏州,暗写康熙去世,但黛玉还在,在曹頫心中康熙永远活在他心中。
府·57F·LⅠ0719
看完此回,接下来再看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那是写宝玉为黛玉送葬。
(《红楼梦》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王府本》第二十七回回后有一批说:
心事将谁告,花飞动我悲,埋香吟哭后,日日敛双眉。(府·27F·LⅠ0502)
为康熙送葬后,曹頫“日日敛双眉。”再没有高兴过,事实就是如此。
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