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彻解红楼》〔194〕:钗、黛合一?

(2017-10-29 06:43:32)
标签:

彻解《红楼梦》

文化

 

《彻解红楼》〔194〕:钗、黛合一?

━━《第四十二回》解读之四

 

第四十二回回前有一条脂砚斋批语: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代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庚·42F·Z2037

 

这一条批语把人们都搞糊涂了,“二人”如何合一?

第五回的判词恰恰又将黛玉、宝钗放在一起,遂有了“钗、黛合一论”。

“钗、黛合一”,如何理解呢?

此回有一情节十分有趣:

向贾母问过安,宝钗同黛玉一同回去,分路时,宝钗说:“颦儿跟我来,我有一句话问你。”

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

黛玉说:“宝丫头疯了,你要审我什么?”

宝钗说:“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

黛玉这才想起自己说了《牡丹亭》,《西廂记》几句戏词。

黛玉立刻认错:“你教给我,我以后再不说了。”

康熙喜欢戏曲,对《牡丹亭》,《西廂记》十分喜爱,而乾隆却对这两出戏不满。审黛玉情节,是暗示康熙,乾隆对上述两戏的不同态度。

 

这时,宝钗这时说了句实话:“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诸如这些《西廂》,《琵琶》以用《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并且着我们看,我们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们知道了,打有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这一段话,是宝钗(弘历)真实经历,实有其事。

末了,宝钗说:“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

这话应有所指。

此句下,脂砚斋,立松轩各有一批:

读书明理,治民辅国者能有几人?(靖·42F·Z0029)

作者一片苦心,代佛说法,代圣讲道,看书者不可軽忽。(府·42F·L0667

 两批同宝钗之言是同一个意思,即:“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

 “更坏了”,根据作者“本旨”,矛头直指某某人,一一雍正。

 

脂砚斋回前批:

按“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意即《红楼梦》是一百二十回。其实不是,这是假话。八十回就是完本,没有“后四十回。”

“请看代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黛玉何时逝世?作者写了吗?

由此可知,“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也是假话。

宝玉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审要“木石姻縁”,不要“金玉良縁”,钗、黛是不会合一的。

三句话,同是“双歧忿路之笔”,意在把水搅浑,制造迷惘,让你弄不清书中到底写的是什么。

 

 

 

201710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