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彻解红楼》〔165〕:《咏菊》诗解

(2017-09-30 09:06:45)
标签:

彻解《红楼梦》

人文

 

《彻解红楼》〔165〕:《咏菊》诗解

━━《第三十八回》解读之一

 

《红楼梦》诗词,约有一百多首,简称《红》诗。

《红》诗,在中国诗坛上,是一个新的门类,它具有鲜明的特点,独特的地位,易读难懂,目前尚无人能够准确解读。

它的特点是:

(一)、优美;(二)、内涵深;(三)、难懂;(四)、形式是诗,内容却是史论。

吟罢“海棠诗”,宝钗邀湘云往蘅芜苑去安歇。

湘云说“我如今要作个菊花诗,如何?”

宝钗替他想了一个方案:“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又是咏菊,又是赋事,……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宝钗这段话十分重要,揭示出《咏菊诗》的手法:又是咏菊,又是赋事。所以赏读《菊花诗》,必须注意其中的“事”。

 

    大家都写完后,李纨最后评诗时说:“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

   

解读之前,请先看立松轩批语:

……且笔下各能自尽其性情,毫不乖舛,作者之锦绣口无庸赘渎,其用意之深,奖劝之勤,读此文者亦不得軽忽戒之也。(府·38F·L0637

“自尽其性情”,每个人的诗须从作诗人(其隐寓身份)去考虑,“其用意之深”,则应从大事情上着眼。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隐寓康熙,这首诗是就暗隐康熙述说他的晚年处境和心态。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无赖,纠缠不舍;

诗魔,不可遏止的写诗冲动;

昏晓,早晚;

欹石,倚石;

沉音,静静的没有一点声音。

写诗的迫切愿望从早到晚纠缠着我,身边的一切都悄悄的像倚石一样。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临霜”,指秋天时节,“对月”,此“月”,系指“清”中之“月”,即对“清”而咏。

“题素怨”,诉说着怨言,“片言谁解诉秋心”,“秋心”合为一个“愁”字,谁知我的“愁”?这正是晩年康熙的处境和心态,康熙晚年有两大“愁”,一是太子被废,不知那个儿子可继承皇位;二是身体极度虚弱。

末一句突然一转“千古高风”,菊因陶渊明盛赞而誉满天下,康熙也因他的丰功伟绩,千古高风流传万世。

这首诗从晚年处境心态,跳跃到历史评价,先沉后振,令人耳目一新。

    

 

 

201709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