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曰《彻解红楼》〔65〕
(2017-06-18 08:12:14)
标签:
文化高曰彻解《红楼梦》 |
高曰《彻解红楼》〔65〕
六十五、可儿幼时
宝玉大醉绛芸轩,袭人安顿宝玉入睡。
接下来写道:次日醒来,就有人回:“那边小蓉大爷带了秦相公来拜。”
句下,脂砚斋有一批,非常重要,他说:
以上已完正题。以下是后文引子,前文之余波。……(甲·8F·ZⅡ0823)
此批告诉我们,“正题”(二宝合传)说完了,“后文”将开始。
下边秦钟的出现,将是“后文引子”,“后文”指什么?
“后文”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
这个看点就是关于“秦钟,秦可卿,秦业”三人的事,从这里开始一直到第十六回(十二回除外)。
按“文本”说是《秦可卿正传》,可是秦可卿十三回就死了,至不了十六回,因此准确地说是《努尔哈赤正传》。
关于秦可卿,这几年吵得最火的是刘心武的解读,他说秦可卿隐寓故太子胤礽之女,按照这种说法,《红楼梦》中关于秦可卿的判词,图,舞曲,以及种种用词,就难以吻合了。
如:“情天情海幻情身”,“千古风流造业人”,“享强寿”等。
作者曹頫写努尔哈赤采取了分身术,他将有关努尔哈赤的事,分解为诸多元素,分别安到秦钟,秦可卿,秦业三个人的身上。
我们现在看书时则应该将这些分散的元素重新组合到一起,三个人当一个人看,方能看出眉目。
第八回,作者写道:秦业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这一段话是写“可儿幼时”,注意,可儿是从养生堂抱的,长大后“性格风流”。
出名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见(儿)来历亦甚苦矣。(甲·8F·ZⅡ0828
从批语中看,可儿幼时“亦甚苦矣”,其实这是在说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幼时,母亲去世早,继母厌弃他,无奈早早被撵出家门,15岁时他同弟弟舒尔哈齐被迫离开了家,过了一段流浪生活,曾入山采蘑菇,捡松籽,挖人参等。后到外祖父王杲那里生活。
1574年(明万历二年),辽东总兵李成梁攻破王杲屯寨,杀死王杲,努尔哈赤兄弟俩被俘,李成梁见努尔哈赤聪明伶俐,便将他留做书童,后又收为养子。
养生堂,正是暗隐“养子”。
“性格风流”,句下也有一批:
四字便有隐意,春秋字法。(甲·8F·ZⅡ0830)
“风流”二字,即隐“情”字,根据谐音,即“清”,意为长大后成为《大清》的缔造者。
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