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曰《彻解红楼》〔56〕
(2017-06-09 09:55:04)
标签:
文化高曰《彻解红楼》 |
高曰《彻解红楼》〔56〕
五十六、回前诗与回前批
第七回回前,有一首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这首诗比较好理解,它就一个意思:十二钗都姓秦,根据谐音规则,就是说:十二钗都姓“清”。
这已是作者第四次皴染这个“清”字了。
第一次,
第二次, “大旨谈情”,一一“大旨谈清”;
第三次, 秦太虚,一一清太虚;
第四次, 本姓秦,一一本姓清。
这首回前诗与第七回中哪些内容关连?该回提到了《十二钗》中的八钗,有秦可卿,黛玉,王熙凤,宝钗,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同他们都关连,就是说:他们都姓秦(清)。这首回前诗实质是为他们做注。
《王府本》第七回,回前有一条立松轩批语,让人不好理解,不知它到底在说什么?
苦尽甘来,递转正强,忽弱谁明,惺惺自古惜惺惺,世运文章摇动,无缝机关难见,多才笔墨偏精,有情情处特无情,何是人人不醒。(府·7F·LⅠ0260
批语内容同文本内容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给人两张皮的感觉。
苦思冥想他好长时间,仿佛才摸到一点线索,试解如下:
首先这条批语是批者站在书外、局外写的,没有具体针对书中某一个人;其次,批者胸襟博大,眼光深远,着眼于未来。
第五回写众钗,是梦境中,这回写众钗是幻境中,批者既不在梦境,也不在幻境,而是站在“真”境之中。按“草蛇灰线”秘法,须链接清史,链接曹史。
“苦尽甘来”,谁苦尽甘来?书中人物没有,他是指曹頫自己。进入乾隆朝以后,雍正时的打压没有了,欠款免除了,所以曹頫有这么一说。
“递转正强”,什么在“递转”?是两纲(十二钗,宝玉)之运在“递转”。
“忽弱谁明”,有一纲的运势忽然弱了,显然是指《十二钗》这一纲。
“惺惺自古惜惺惺”,自古就是英雄珍惜英雄,说实在的,此时,曹頫对乾隆多少还有点同情。
“世运文章摇动”,世道兴衰的规律已经启动了。
“无缝机关难见”,《红楼梦》中隐藏的无缝机关,谁能看得见?
“多才笔墨偏精”,多亏了笔墨的才气和奇巧。
“有情情处特无情”,别看书中是有情的,其实是特别无情的。
“何是人人不醒”,为什么,天下那么多人,竟然一个也看不出来?一个也不警醒呢?
此批语言隐晦,但盼解之心迫切,解读笔墨大胆,差不多是直抒胸臆了。
作者是曹頫,批者也是曹頫,回前诗写于1751年前,回前批写于1768年后,相隔近20年,用词、口吻、习惯完全一致。
如“不知谁是惜花人”同“忽弱谁明”,一个“谁”字,证明他们是同一人。
“谁”,是作者的口头禅;设疑,设问,是作者的语言习惯,又如:“谁为情种?”“是谁幻入华胥境”,“谁是个中人?”等。
作者,立松轩都喜欢用“谁”字设疑、设问,因此,又一次验证了立松轩同作者就是同一个人。
201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