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曰《彻解红楼》〔46〕

(2017-05-30 08:27:45)
标签:

文化

高曰《彻解红楼》

 

高曰《彻解红楼》〔46

 

   四十六、黛玉之图、判词和舞曲

━━《第五回》解读之七

 

第五回中,黛玉的图,判词同宝钗的图,判词是合在一起的,须抽出来看。

图: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圈玉带。

判词是:……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图和判词“玉带林中挂”什么意思?两木,暗示是“林”字,代表林黛玉,枯木,表示“死”,玉带高挂,表示光辉依然。意为黛玉虽死,但他的功绩依然高悬。

作者著书时,康熙已去世,所以,一部红楼主要写曹頫对康熙的悼念,怀念。

“堪怜”,表明实实在在是可怜。

“咏絮”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有一天下雪,谢安对雪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其侄儿谢朗续吟:“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接着吟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对谢道韫大加称赞。

“咏絮才”,表明黛玉的才干。

一句“堪怜”,显出作者的无限婉惜的心情。

   

舞曲第三支《枉凝眉》是吟黛玉的,但不只是吟他一个人,是吟他和宝玉两个人的。世人都把黛玉看成是一个女孩子,因此都当作一首恋歌。

其实,是吟诵康熙同曹頫家族关系的。

请看:

“一个是阆苑仙葩,”阆苑,仙境,仙葩,仙花,还是说“绛珠”。

“一个是美玉无瑕。”是指曹氏家族,主要是指曹頫自己。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曹頫与康熙是既有缘又无缘,有缘,是说遇着了,但时间太短,仅七年,康熙去世,曹頫被革职抄家,那不就是“虚化”吗?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四个“一个”,不是指两个人,而是指一个人,“枉自嗟呀,空劳牵挂”都是指作者自己。

“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的,都没有,也是指曹頫而言。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又春流到夏!”

许多人认为这是黛玉在流泪,不是的,是作者在流泪,是曹頫在流泪。不要以为前面说了绛珠要眼泪还债,就是黛玉在流泪。

这首舞曲,实际是写作者的情感,事情已过去了(康熙与曹家的三生缘),凝眉有什么用?

“还泪”一说,谁还谁泪,不是黛玉还泪,而是曹頫还泪。不信吗,你去看看批语中,曹頫有多少次流泪?

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甲·3F·Z0222

  可怜可叹,可恨可气,变作一把眼泪也。(甲·4F·Z0299

贾政如此,余亦泪下。(庚·22F·Z1631

可怜杀,可疼杀,余亦泪下。(甲·26F·Z1820

忽加“我的宝玉”四字,愈令人堕泪。……作者有多少服泪写此一句,观者又不知有多少眼泪也。(庚·36F·Z1931

    杀,杀,杀!此辈耑生离异,余因实受其蛊。今读屯(此)文,直欲拔剑劈纸,又不知作者多少眼泪,洒出此回也。……(庚·73F·Z2282

每阅此本掩卷者,十有八九不忍下阅看完,想作者此时泪下如豆矣。(甲·26F·Z1822

作者已声明:一部《红楼梦》是作者用“一把辛酸泪”写成的,是作者还泪,是曹頫还泪,千真万确,不要误以后是黛玉还泪。

 

 

201705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