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曰《彻解红楼》〔36〕
(2017-05-20 08:05:33)
标签:
文化高曰《彻解红楼》 |
薛蟠,是第四回的中心人物,他的恶绩是:强抢英莲,打死冯渊。
薛蟠隐寓:
薛,由“孽”字化出,孽子,即庶出之意。
蟠,《尔雅·释虫》解:蟠,鼠负,长约半寸,色如蚯蚓,背有横纹,腹下有足,生长于水缸底和墙跟湿处。
用“蟠”命名,明显是贬意。
又云:字表文龙,名蟠字文龙,合意为蟠龙。《辞海》“蟠龙”条下说:未升天之龙,谓之蟠龙。字表文龙,正是表明其身份。
雍正生于1678年10月。其时,正是康熙平定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之时。不久,吴三桂死,削藩取得重大胜利。
削藩,谐音“薛蟠”。
第四回,薛蟠带着人命案出场,贾雨村正要发签捕薛蟠,人报:“王老爷来拜!”
“王老爷来拜”,暗示下面说的这个人的身份,是“王”。
当薛蟠案了结后,作者才正笔写薛蟠:那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
脂砚斋在此批道:
本是立意写此,却不肯特起头绪,故意设出乱判一段戏文,其中穿插至此,却淡淡写来。(甲·4F·ZⅡ0336)
脂砚斋揭露原是“立意写此”,一个薛蟠,值得作者同十二钗一样下笔,说明此人不寻常。
接着介绍薛蟠: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同王熙凤“不识字”差不多。
脂砚批道:这句加于老兄,却是实写。(甲·4F·ZⅡ0337)
阅读“第四回”,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写作秘法中的“仿《庄子》”秘法,一是它的《推背图》式的语言。
如:“强抢英莲”,就是仿《庄子》手法,编一则故事,寓一件史实。
英莲被薛蟠强抢为妾,改名“香菱”,1712年9月,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由“莲”降为“菱”,后胤禛继位,胤禛当了主子,胤礽成了臣子,即“妾”。
“打死冯渊”,用的《推背图》式语言,冯渊字下,脂砚斋有一批云:
真真是冤孽相逢。(甲·4F·ZⅡ0309)
打死冯渊,暗喻雍正清理了他的政敌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禟等后乾隆才得以继位。
“薛蟠命案”暗隐着乾隆登基的前提和背景,乾隆继位是一次风平浪静,最顺利的一次继位,前提就是雍正为其扫除了障碍。
第四回结束时有一联:
渐入鲍鱼肆,反恶芝兰香
此联仅见于《梦觉本》,是曹頫1784年最后一次改笔。
它是针对薛蟠“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而写的,责斥薛蟠香臭不分,好歹不识,习惯了鲍鱼的腥臭味,反而厌恶兰花香味。
薛蟠隐寓雍正,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