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曰•《彻解红楼》〔13〕

(2017-04-27 08:43:44)
标签:

文化

 

高曰《彻解红楼》〔13

 

 十三、当日地陷东南

       ━━《第一回》解读之一

 

第一回,前半回是《楔子》,后半回同第二回用脂砚斋的话说:“均非正文”,我将它们称之为《引子》,《引子》不同于正文,是单独的一个单元。

《楔子》与《引子》作用不一样。

《楔子》简要地介绍了《红楼梦》一书的来历,成书过程,时间跨度,主要内容,“我”和“几个女子”各自的民族属性,以及阅读的秘诀等等。

    《引子》主要是介绍“背景”,这是一个特殊的背景,对后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背景。

作者开篇说:“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所云:”

句下脂砚斋批道:以(下)石上所记之文。(甲·1F·Z0019

    第一句话:当日地陷东南

前几年读到这里,很快滑过,没当回事。去年,再读时直觉告诉我:这句话有文章,后反复思索后终于弄明白,这句话一字千金,力透纸背,蕴含着作者的三重“用意”:

1、这是一句“时间密码”

标示着《引子》写的是17089月一一172211月之间的事。

2、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即14年间康熙的五位皇子争立太子的史实。

3、是作者曹頫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深入评价。

 

“地陷东南”是从《楚辞·天问》中"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一句化出的。康回,王逸注:“康回,共工名也。”

共工故事出自《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原来“地陷东南”是暗示有人“争为帝”引起的,谁“争为帝”呢?“当日”又指哪日?

《楚辞·天问》,《淮南子》给我们铺设了一条灰线,━━有人“争为帝”, 我们应用“草蛇灰线”秘法来找一找《大清史》中有人“争为帝”的史迹。

当两者之间用“灰线”(暗线)连接起来后,那个“当日”就摆在了面前。

那就是康熙47年(17089━━康熙61年(172211月期间的“五子争立”。

17089━━172211月,也是《引子》内容的时间跨度。

14年,发生了什么事呢,曹頫特意将它们列为背景?

康熙47年(17089月,康熙将已立为太子的胤礽废掉,引起一场长达14年的“争嫡”之战,史称“九王夺嫡”,确切地说是“五子争立”。

这五子是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

其他几位是支持者,如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等,是支持胤禩的;皇十三子胤祥是支持胤禛的,不能列为单独争立者。

太子胤礽被废,首先站出来的是皇长子胤禔,胤禔仪表堂堂,当初,深受康熙喜爱。当康熙授权他监视胤礽后,胤禔得意忘形,错误的认为康熙对胤礽恨之入骨,竟然提议由他来灭掉胤礽。一句话引起康熙的反感,此时皇三子胤祉又告发他用魇魔法魇魔太子一事,康熙大怒,称他为“乱臣贼子”,关押起来,26年后(雍正12年)被幽死居所。

皇三子胤祉,温文尔雅,他的文学,书法水平都受到康熙的好评,且满腹经纶,出口成章,非常聪明,可是康熙认为他缺乏政治家魄力,最终失败。

皇八子胤禩,人称“八贤王”,出类拔萃,皇九子,十子,最初还有十四子等都支持他,且满朝文武大臣大都看好他,渐渐形成了“八爷党”。他们一会儿集体举荐,一会儿利用算命者妖言惑众。说什么八阿哥有“帝王之相”。

结党营私,是康熙的大忌,“八爷党”触犯了康熙大忌,康熙怒不可遏,将其支持者大都处死。

胤禩受挫,十四子胤禵开始谋求太子之位。康熙57年,西北战事吃紧,康熙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征伐西北,使其用亲王规格,掌有兵权。

胤禵自认为是代父出征,众大臣也认为康熙此举是将胤禵向皇太子过渡。

皇四子胤禛,却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韬光养晦。他深知,能不能当太子,关键在于康熙,因此想尽一切办法讨好康熙,嘘寒问暖,非常殷勤。当康熙将圆明园赏赐给他后,表面上一心种树种花,五次邀请康熙光临圆明园赏花,借以亲近。

胤禛对康熙表现出诚孝,对诸位兄弟表现十分关爱,康熙为此称赞他:“性量过人,深知大义”,“似此居心行事,洵为伟人”。

胤禛心机超过了众位兄弟,手腕也相当高明。

康熙61年(17221113日,康熙去世,胤禛继位,结束了长达14年之久的“争立”之战。

 

以上就是“当日地陷东南”所包含的内容,是《引子》内容的背景,也是曹頫著书的背景。

“地陷东南”,四字也是曹頫对康熙废除太子事件的看法,他认为康熙此举改变了正常做法,是造成《大清》走向衰亡的起点。

《甲戌本》第四回有一批说:

    谚云:“人若改常,非病即亡。”信有之乎?(甲·4F·Z0311

一个人,一个国家无缘无故改变重大常规,不是好事。

废掉皇太子,引起五子争立,政局不稳,造成长达14年的混乱。雍正继位为巩固自己的皇位,兄弟间又自相残杀,消弱了爱新觉罗氏的实力,使《大清》迅速衰落。

 

 

201704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