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新题一例
(2017-05-30 09:58:55)| 分类: 高考作文 |
材料作文新题一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她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写作提示】
一、审题与立意
材料前三句话主要是陈述事实:小女孩违规逆性导致剐蹭他人车辆,司机打要求电话给家长让其承担责任;小女孩非常紧张而哭了,路人围观,没有明确的情感和态度倾向。后两句是基于事实的路人与司机的态度,表现出两种可能的情感倾向。就是说,围绕小女孩违规逆行导致剐蹭他人车辆这一(有过错)事实产生两种不同的态度:围观者“觉得”应有人情味地宽容以对,不必小题大做;当事司机则主张,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是孩子),过度的宽容可能害了孩子。
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
1.路人角度,如:个体对他人过错应多一些宽容与温情、少一些苛刻与不近人情;处理好情理与事理(法理)的关系;法律面前就该不近人情,法不容情等。
2.司机角度,如:对孩子过度宽容可能不利其成长;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能忽略小事;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人人有责;处理问题要找到适当的处理方式等。
3.小女孩角度,如:遵纪守法,树立规则意识;负责任是人生的必修课;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等。
对于材料的解读,要“观其大略”“抓大放小”。从作文立意解读而言,不能对材料本身面面俱到地一一对应,行文过程中也无法将各个要素一一“坐实”,尤其是记叙文,只能“抓大放小”,或就其中某一能够自圆其说的合理之处深挖即可。如果过分拘泥材料的“一一对应”,写作将寸步难行。基于以上思考,就有了下面的“评分标准”:
1.考生从路人、司机或者小女孩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2.特殊作文判分。凡仅抓住只言片语,脱离材料“跑开去”甚至“跳开去”立意,视具体情况判分。如:A.若即若离:空谈责任、宽容等,既不扣材料,又言之无物,一般不超过48分。B.重心不明:大谈人情的重要性,没有与“规则”“责任”等相结合,一般不超过42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