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则材料新材料作文导写一组
(2016-04-30 11:54:15)| 分类: 高考作文 |
多则材料新材料作文导写一组
唐惠忠
题目一名人故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一:剑桥大学至今保留着当年牛顿就学时住过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据说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经常有人慕名而来,而剑桥并没有把这里改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这里现在仍旧是学生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学生们都以能入住这个设施陈旧且并不舒适的百年老屋为荣。这里也是每年入校的新生和众多游客必来瞻仰之地。房屋的修缮由政府长期拨款。
材料二:作家莫言获“诺奖”后,来“朝拜”的各色人等涌到他老家山东高密平安庄这个昔日的宁静小村,为能沾一沾“灵气”,踏平了莫家大院,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莫言旧居旁的破屋被高价出租,众多手持罗盘的风水师也煞有其事地来此观察“龙脉”……小小的平安庄,已成了不少人的“发财圣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简单地说其方法就是:求同求异、辩证分析。
求同:找到材料的共同点。首先分析单个材料:第一则材料,说的是剑桥大学对于牛顿住过的宿舍的态度——“没有改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仍旧是学生宿舍”“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第二则材料,说的是国人对莫言的家乡平安庄的态度——“为能沾一沾‘灵气’”而“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旧居旁的破屋被高价出租”,“风水师也来观察‘龙脉’”,“成了‘发财圣地’”。两则材料的相同点是:都谈到名人旧居,都写了人们对此的态度,都与金钱有关联。
求异:找到材料的对立点,在对比中提炼观点。第一则材料,对名人旧居免费参观、让优秀学生入住,入住者以此为荣。这说明他们更看重精神鼓励、激励的作用,看轻金钱,文化意识浓。第二则材料,人们到来是为了沾“灵气”,此地成了“发财圣地”。这说明人们看重物质,而忽视了文化的作用。两则材料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正一反),综观供料,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体现了人们的素质、文化修养、思想觉悟的差距。
分析到此,就可以立意了。比如:“追”名人什么;“名人热”应该走向理性;正确处理好“名人旧居”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名人旧居是一种文化,应合理地加以保护。参考拟题:让名人故居远离金钱;让名人发挥“正能量”。
审题小结: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从而归纳出恰当的观点。
题目二三个和尚与三只蚂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2)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对比关系有点复杂:第一则强调人多心不齐而坏事,第二则指出人多心齐而成事。可见,人的多少不是问题的关键,矛盾点在于是否心齐。因此,材料的中心是成事根本在于人心要齐、目标一致、同心同德;也可从机制的角度来谈,强调团队建设贵在形成机制,要确保目标一致。
题目三会飞的树叶与三尺高的天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一片树叶,在空中与一只飞鸟并排飞着。“瞧,我能像你一样飞啦!”树叶十分得意地对鸟儿说。一会儿,风停了,鸟仍在飞,而树叶却一头跌进了下面的河里。
(2)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有学问的哲学家。一天有人问他:“您说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顺口说:“三尺。”对方不解:“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这不是把三尺高的苍穹顶塌了吗?”苏格拉底说:“所以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想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记得低下头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作文供料由两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材料是树叶与飞鸟的对话,最终风停后树叶跌进河里;第二则材料是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说明要想立足天地之间,就要记得低下头来。要写好这道题,首先要对这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两则材料看似不同,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即指向做人做事应取的态度(是谦虚还是傲慢)。
立意参考:1.低调做人。低调做人是一种风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谋略。即使才华横溢,成绩突出,也不妨“夹着尾巴”做人,切忌恃才傲物。2.认清自己。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把握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如何取长补短,才知自己的努力方向,才知顺利的时候更应小心谨慎……3.傲慢与谦虚。当一个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才能、声誉和财富,并产生自我崇拜时便表现出傲慢;而谦虚则是一种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和把握自己、环境乃至时代的能力。4.低头,亦为智慧。低头,才会真正审视自己,反省自己。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与忍让;低头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5.辩证地看待谦虚。在做人方面,含蓄、谦恭、大度一些是不错的,但是在工作中,我们要急流勇进,当仁不让,要勇于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题目四 名言三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
材料二:我很重要。——毕淑敏
材料三:不要看到别人眼中的刺,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中有根梁木。——《圣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材料一的核心词是“孤芳自赏”,它启示我们应打开心窗、开阔眼界,看到自身缺点与他人长处;材料二显然是侧重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材料三则倡导了“反求诸己”,即不能只盯着他人的缺陷而忽视了自身更为严重的问题。
综合看来,三则材料总的指向是“自我和他人”——确实,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随时都会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如何认识自我、看待他人,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事业。
参考拟题: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心底无私天地宽;擦亮你的窗子。
题目五 过上那把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纽约客》杂志上曾有一篇文章,讲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艺术家们的生活方式时,总结到:“他们或许活得不长,但都活得很浓烈。”
(2)假如说生命有度——把心与身的存在状态从低到高排列成刻度,那么“瘾”就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生命度。著名作家严歌苓说:“对我来说,生命一天不达到那个浓度和烈度,没有达到那个敏感度、兴奋点,瘾就没过去,那一天就活得窝囊。然而,能不能过上那把瘾,取决于你认不认真,是否全身心投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审题时要反复研读材料,仔细分析材料的内涵,把握材料强调的重点。我们可以把“瘾,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生命度”作为突破点,充分挖掘“瘾”的寓意,结合材料中“活得很浓烈”“瘾没过去,那一天就活得窝囊”来展开论述,突出“过瘾”对人生的重要性。也可结合“能不能过上那把瘾取决于你认不认真,是否全身心投入”,论述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达到“那个浓度”。还可以把以上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
具体说来,可以确定以下立意:1.人的一生要想活得精彩,必须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工作、爱好和生活中去。2.做人、做事、做学问,如果能全身心投入,一定会有所收获。3.用过人的毅力、严明的自律,勒住意念的缰绳,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过把瘾”。
题目六 走路与问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有一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材料①突出“走自己的路”,强调要相信自己,具备坚定的信念;材料②指出“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强调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乐于听从他人指导。二者孰是孰非呢?都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命题意图。据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如此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