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探究》结题报告
(2017-05-03 22:16:02)《大班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探究》结题报告
第六幼儿园:刘淑芳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培养的黄金阶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绘本阅读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表达兴趣,有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对幼儿阶段语言能力培养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作用,对幼儿未来发展有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课题界定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化的呈现”,是儿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借由绘本可以进入自身的内心世界。绘本作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它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性,为幼儿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同时也是幼儿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幼儿寄托情感的精神之所。借助绘本,幼儿可以释放自己的情感,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目的意义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的核心问题,阅读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但幼儿识字有限,而绘本图文并茂,具有美观性、直观性、形象性,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读物,因此绘本阅读活动成为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以绘本为载体,从有效开发幼儿自主探究兴趣;形式多样开展绘本阅读;从多层次多方面的进行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形成特有绘本阅读模式,让幼儿绘本中认识世界,建立新领域话语。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通过听、说、看、读、问、议、想像、表演、创作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语言表述能力,使其想说、敢说、会说,且说的好。
2、加深教师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认识,有针对与创造性地选择与设计各类以优秀绘本作品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形成系列,并能与主题融合,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教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以绘本为载体,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2、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积累语言素养,培养语感和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心智。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
(1)制订实验方案、编制课题学习资料。
(2)查阅文献,搜索资料、信息、学习各种理论,做好笔记。
(3)进行广泛调查与摸底。
第二阶段:实践展示阶段:
(1)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2)日常渗透,习惯养成。
(3)图书漂流,丰富阅读资源。
(4)亲子阅读,提升语言能力。
(5)业务研讨,总结提升。
第三阶段:总结巩固阶段
(1)整理、全面分析资料。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接受检查、评估、验收。
(3)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开展课题研究前,对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进行“亲子共读”的现状调查,以了解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等。
(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充实、调整方案,总结出新的实施策略,付诸于实践,如此循环。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实时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有普通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与策略
(4)个案研究法:跟踪不同语音表达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幼儿,通过个案分析来研究运用优秀绘本作品提高幼儿语音发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六、课题实施措施
(一)创建阅读环境,分享阅读快乐
1、创设适宜幼儿的阅读环境,享受丰富的阅读资源。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充满书香的环境,会诱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有效开展阅读。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具体做到“四个一”:设置了一个图书角、一个绘本创作区、一个故事表演区;每天一次自由阅读,推荐绘本上的内容或是幼儿园课程《幼儿用书》中的内容;每两周一个经典故事或童谣;学期末举办一次与阅读相关的亲子活动。
2、开展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发动全班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并认真记录亲子阅读心得。
3、创立“亲子阅读”活动室
鼓励亲子阅读,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满足幼儿爱与归属的需要。家长记录幼儿读书中的观察日记或心得,定期在活动室经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二)、开展阅读活动
1、构建阅读课程,确保绘本阅读的有效教学。
绘本的世界是丰富的,近几年,引进版和国内原创版的绘本图书,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对现有的绘本,精挑细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作为教材。有了合适的教材,精心研究教材,使绘本课程的设计科学、巧妙,幼儿能在充满趣味、温情、快乐的绘本教学中,享受阅读。
2、以绘本为载体在活动中提升语言的能力
多彩的阅读活动,能丰富幼儿对阅读的认识,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更进一步提高对阅读的热情。
(1)
“读书漂流”活动
为了满足孩子们阅读绘本的渴望,幼儿随时可以把绘本带回家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绘本在每个幼儿家庭之间“漂流”,营造了温馨的亲子阅读氛围。
(2) “绘本故事比赛”
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自己喜爱的绘本故事,由此我园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的“绘本故事比赛”,让幼儿可以在舞台上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我。
(3)“带弟弟妹妹读书”活动
大班幼儿还主动要求和小班幼儿结对阅读绘本。常常可以见到大班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阅读绘本的场景,孩子们忘我地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惬意和愉悦。
低幼绘本的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它不仅有文学艺术的人文视野,还有一定的科学视野;除了具有一般文学艺术的特征,还必须符合低幼儿童的接受期待,与他们的认知水准、生活经验和情感愿望以及审美倾向相吻合。在“理解故事内容”、“猜测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的过程中认识外界、体验生活,提高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等,并不断建立起新的领域里的话语系统。
另外,教师在对绘本丰富的内容、内涵的解读过程中,幼儿产生对生活、自然、社会、科学、艺术、文化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并由此引领走向对生活与其他学习领域的观察与探究。
七、研究的成效
历时近一年多的绘本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在探索绘本阅读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活动的路径、策略等方面,获得了新的感悟,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1、阅读理论书籍,实现自我提高
自接触绘本以来,我阅读了大量的绘本,针对不同体裁、国家的绘本都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一年来我累计阅读绘本近40多本。同时,为了提升自身理论水平,还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绘本的发展史》、聆听了《应采用绘本与教学讲座》和各种绘本的视频教学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对绘本价值的挖掘能力,也有效提高了我在幼儿阅读绘本时的指导能力。
3、将“绘本解读”纳入常规工作,归纳、总结多篇优秀教学课例。
在课题探索中我要求每月精读2本绘本,对绘本的作者、创作背景、文字绘画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通过查找资料充分挖掘自己所读绘本的多领域价值,并将自己对绘本的解读内容发至读书博客上,并根据绘本的特色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绘本教学案例,经过教学实践和反思,再进行修改整理出一部分的优秀的教学课例。
4、撰写出教科研方面的教学日志和论文。
教学日志:
① 畅游绘本,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月亮的味道》有感
② 走进绘本世界,分享阅读快乐-教《母鸡萝丝去散步》有感
③ 绘本《爱心树》教学感悟
④ 绘本漂流-----亲子共读走进绘本世界
论文:《浅谈在绘本阅读中的语言环境创设》、《绘本阅读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六、问题与反思
通过此次绘本教学活动课题的开展,自我提高了认识,感受的绘本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同时也认识到课题研究需要付出努力,任何时候都要以严谨地态度去研究。研究性学习是今后每位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绘本是幼儿最喜爱和最容易接受的书籍,通过绘本延伸出的各项活动更能吸引幼儿兴趣。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积极学习幼教先进理论知识,真正把《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自己的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中。对《指南》和《纲要》中的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园、自己班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地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绘本活动课题要坚持做下去,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的“想”和“说”,最重要地要去“做”和“思”。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反思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才有利于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成长。不断的创新自己的理念,才能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养,研发出符合园本特色的绘本活动。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资料。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应付课题的需要而去写材料,我们应该注重在日常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积累资料。在本次绘本教学活动课题研究中,观察记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故事随笔等都可以作为过程资料。教师们应该注重保存这类过程资料,这些日常工作记录都是完成课题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