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汉语成为国际最广泛的文字之一,是我国推行普通话的基础,汉语拼音是一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它能为初学儿童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它贯穿于每个中国人的一生。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信息化进程的步伐很快,汉语拼音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现在不知有多少中年人因为不会拼音,不能使用手机发信息而苦恼;又有多少人因为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使电脑打字变得方便,快捷。所以汉语拼音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汉语拼音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必须熟悉掌握的工具。是学习各科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汉语拼音学习尤为重要,但近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枯燥、抽象的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太困难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的认知能力去帮助小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阅读能力,从而正确学习标准普通话。
二、预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一)通过宣传使学生和家长从思想上和认识上明白学好拼音的重要性。
(二)通过对拼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上产生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学好拼音的方法。
(三) 通过对拼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发音不准,尤其是二、三声和平舌音与翘舌音。
2、形近字母分不清楚,如:b、p、d、q,容易读错、写错。
3、方言问题,我们武安前、后鼻音不分问题。
4、整体认读音节和一般音节不容易区分出来。
5、不能正确书写音节,尤其是三拼音节。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围绕农村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家访、座谈、问卷,了解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以及家长对汉语拼音的重视程度。
2、文献资料法:利用网络资源,对拼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以及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专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3、创设情境法:针对孩子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以及他们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在教室周围贴上关于拼音的图片,编写生动活泼的儿歌以及琅琅上口的故事,让他们的头脑中形成音节的美好记忆,帮助他们在课后记住枯燥乏味的音节。
4、实践操作法:将所研究的教学方法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用实际上课来检验方法是否得当,并不断修正。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专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五、研究步骤和实施措施: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了解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宣传学习拼音的好处及重要性。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7年2月)
1、实施具体方案,
2、针对上一阶段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
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汉语拼音掌握情况。
2、总结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措施:
1、运用多媒体,激活拼音教学。设计动画情境,运用动画演示,来营造愉悦氛围,揭示拼读规律。在教学中,可以把文中的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可爱的形象,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学生就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2、借助游戏活动,丰富拼音教学。让刚入学的儿童乖乖地在课堂上坐40分钟,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动”起来,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起来。
3、创设童话世界,享受拼音教学。教师和童话形象一起走进课堂。童话故事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的世界中,“孙悟空”、“白雪公主”、“奥特曼”……这些都不是虚拟的,而是活生生地活在他们的世界里。在教学中,把他们请进课堂,师生合作扮演童话角色、模拟童话故事来进行教学,效果甚佳。
4、家长配合,提高效率。家长与学生同堂上课,尤其是汉语拼音薄弱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自己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又可以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
六、预期研究成果:
低年级学生能正确、快速地掌握拼音方法,还学生和老师一个愉快、和谐的汉语拼音课堂。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3、体现具有教学特色的教案和案例分析。
4、体现具有教学特色的课堂实录。
5、研究过程中所写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