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数位乘两位数的练习与思考》课堂实录

标签:
名师优课实录整理 |
分类: 课堂实录 |
编者语:2016年3月18日至19日,仪陇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二室的全体成员,到南充十中,参加了第三届“名师优课”观摩活动,聆听了全国知名的数学大师:罗鸣亮、顾志能、强震球、张冬梅、吴冬冬等的经典优课,现将之整理于后,供同行分享。
《两数位乘两位数的练习与思考》课堂实录
执
整理人
一、引入入胜的“起调”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堂张老师想从画画开始。(随后画出)http://s16/mw690/00688YlWgy70l1HDRGTcf&690
师:孩子们请看,如果我画的是轴对称的一半,谁帮我画出另一半。
生:http://s1/mw690/00688YlWgy70l1IkKPK80&690
师:画的好极了。
师:除了在图形中有轴对称,在文字中也有。如果(好人)也有对称轴的话,那另一半是(人好)。我爱你——你爱我,喜欢我——我欢喜
(课件相机出示)
好
师:数学上,在我们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中,也有这种对称现象,我随便写几个。
(板书)
师:谁来说说与这些算式读音相对称的算式,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生:42×36
生:84×24
生:46×96
二、扣人心弦的“主旋律”
师:孩子们,能写几个读音对称的算式真的不算什么,如果你能猜想每组两个对称的算式有什么秘密,那可不得了。
生:得数可能相等。
生:得数相等。
师:你也猜得数相等。这样吧,我们先来估算一下,你们学过估算吗?(学过)
师:谁来估一估
生:63×24,我把
63看作60,24看作20,那63×24≈1200;而42×36,把42看作40,36看作40
生:对42×48,因42≈40,48≈50,所以42×48≈2000;而82×24,因82≈80,24≈20,所以82×24≈1600,这组两个也算式不相等
生:69×64,我把
69看作70,64看作60,那
69×64≈4200;而46×96,因46≈50,96≈100,所以46×96≈5000。
师:相等吗?
师:他们都是用什么方法估的?(四舍五入法)发现结果(不相等)。有没有不一样的估法?
生:算式69×64,把69看作60,64看作60,那69×64≈3600;而46×96,把46看作40,96看作90,那46×96≈3600。
师:结果怎么样?
师:这位同学把两个数都估小了,结果相等了。那你觉得我们要知道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能用估算来判断吗?
生:不能
师:哪要怎么算?
生:笔算
师:那孩子们还等什么呢?任意选一组开始计算吧。
(学生笔算练习)(提示:心里有结论了,可以笑在脸上)
师:刚才我们说要研究每组对称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有答案了吗?
生:有,相等。我算:42×36=1512,63×24=1512,所以相等。
师:你问问大家吧,看其他人的意见。
生:同意我算的吗?(同意)那谁来汇报第二组或第三组?
生:第二组42×48=2016,24×84=2016,所以相等。
生:第三组69×64=4396,96×46=4216,所以不等。
师:第三组不等,那张老师用计算器算算:69×64=4416,96×46=4416,相等呀!有错的孩子赶快查查看,看到底错在哪儿!
(学生查错)
师:现在有答案了吗?
生: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
师:我再写一个,同桌2人一人算一个算式,看是否相等。
(板书:24×21
生:还是相等
师:你得到什么结论了吗?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对称”算式的积相等
师:像这样,根据几个例子得出一个结论,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讲不完全归纳法的故事:有一个农夫养了一只公鸡,他第一天给公鸡喂1把大米,第二天也给公鸡喂1把大米,第三天还是给公鸡喂1把大米,这样一直喂到了100天,公鸡的心理得到什么结论?公鸡想啊:“主人一定每天都会给我一把大米”。
师:公鸡的结论正确吗?(正确)可是,第100天主人家来了客人了,主人并没有给公鸡1把大米。
师:公鸡的结论还正确吗?(不正确)
师:对,不完全归纳法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不正确的。听了这个故事,对于刚才的结论,你有点怀疑了吗?(有点)怎么办?
生:举例子,找到一个反倒,就能说明这个结论是错的。
师:那赶紧举举例子,我看有些同学同桌间很自然地就开始研究了,很棒,好像眼睛都会说话了,当大家都相信这个结论时,你已经在开始计算验证了。
(学生举例子验证)
师:如果你真找到了反例,可以跟你的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后汇报)
生:我发现反倒12×12和21×21。
师:不计算,能否用智慧的眼神来判断积是否相等?
生:可以看它们的个位,12×12积的个位是4,而21×21积的个数是1,所以不等。
师:还有别的判断方法吗?
生:可以看它们的十位:10×10=100,20×20=200,所以不相等12×12=144,而21×21却等于400多,所以不会等。
师:他在利用估算,只要有一个反例就足以证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师:我再举一个例子78×54和45×87是否相等,有没有智慧的眼睛不用计算?
生:估算,80×40≈3200,70×50≈3500,不相等。
师:估算的积不一样,能否确定它们不相等呢?(不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看个位 8×4=32,5×7=35。
师:有了反倒,说明什么呢?
生:刚才的结论是错误的
师:我们好不容易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你失望吗?
生:不失望
师:为什么?
生:失败乃成功之母
三、余音绕梁的“曲终”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张老师刚才举的例子都是相等的呢?现在的又不相等呢?难道张老师不是随便举的吗?这里面都有什么秘密呢?
(同桌间互相交流)
师:有的同学有想法了。
生:63×24
42×48
师: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看来,要想让对称算式的积相等,是有条件的。怎样修改就正确了呢?
生:当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对称”算式的积相等。
师:如果接着继续举例子,又该举什么样的例子呢?
生: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我知道孩子们此时此刻有许多想法,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呢?在数学的加法、减法里有没有这样的结论,这些问题不会因为下课而结束,让我们带着这么多的问题结束本节课,下课。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