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祭祀词归类简析

(2016-03-17 11:47:29)
分类: 《秋》论文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礼节。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中学文言文中出现了一些有关古代祭祀的词语,例释天下。   

1.祭、祀

 或单用,或连用,均指的有以供品祭天、祭神、祭祖、表示崇敬并保佑。一般上供于神佛称“祭”,上供于祖先你“祀”。古时重祀祭,五礼中以祭为重。国君不重视祭,就要受到讨伐。商汤征伐葛国,武王讨伐纣王,都提出这条罪状。如《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古时把人作为祭品,奉献给祖先和神灵称“人祭”。人祭的处死,最常见的是杀头。如《史记. 陈涉世家》中说的“祭以尉首”即是。

2.奠、酹

 奠” 就是祭, 但有差别,祭从肉,奠从酒(多指以酒食祭祀死者)。如袁枚《祭妹文》:“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酹(luè)”,洒酒于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里是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3.牺牲

 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都指用于祭祀的牲畜。古时宗庙祭礼选择牲口用纯色的,称做“牺”。《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句中“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的璧、琮和束帛。

4.太牢、少牢

 古人十分重视祭祀之礼,不同等级的人举行祭祀所用和祭品“牺牲”的数目很讲究,故有“太牢”和“少牢”之分。“天子社稷皆太牢,诸候社稷皆少牢”(《礼记.王制》)。“牢”是养牲畜的牢圈,引申为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头猪为“一牢”或“牢”。“太牢”指牛羊猪三牲齐备,如《荆轲刺秦王》:“太子日造问,供太牢,异物。”“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猪、羊二牲作祭品,如《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一少牢,指猪、羊各一。告庙,是向祖庙祭祀祷告。

5.斋戒

古人在祭祀、礼佛或举行典礼前,必先斋戒。即先沐浴净身,更衣,不喝酒,素食,独居静心静性等。清身洁心以示虔诚。《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拜送书于庭。”斋戒五日。说明礼节极隆重。蔺相如要求秦王“亦宜斋戒五日”。在于打掉秦人盛气凌人的气焰,为把璧玉送回赵国争取时间。《林黛玉进贾府》:“你舅舅斋戒去了。”

6.

祭路神。古人出行先祭路神,祈求平安。祭毕设宴送行叫“祖饯”,就是“饯行”的意思。《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既祖,取道。”

7.

筑土为坛祭天,叫做“封”。《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8.舞雩(yú)

古时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谓舞雩。雩,为求雨的祭名。《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莫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当归。”鲁国求雨的土坛,在现在曲阜县东南。

9.社稷

《说文解字》:“社,地主也”即土地神。祭土地神的地方也叫做社。《西江月》:“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稷,《说文解字》:“五谷之长”即五谷之神,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封建统治者祭社稷,祈求丰年,现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原是明朝建成的社稷坛,帝王在每年阴历二月、八月在这里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都要先建立社稷坛。社稷,又作为国家政权的标志和代称。如《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君,复立楚国之社稷”《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芋老人传》:“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10.衅钟、衅鼓

 古时的一种祭礼,新钟铸成,杀牲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行祭钟仪式,称衅钟,用血涂在新制的鼓上, 然后启用,称衅鼓。《齐桓晋文之事》:“将以衅钟。”《崤xiáo之战》:“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

11.歃(shà)血

古时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称为歃血。如《毛遂自荐》:“毛当歃血而定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