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0630小课题《科学发声方法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中期报告

(2016-12-17 19:13:53)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唱歌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唱歌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大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嘴巴呈蠕动状,似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

从事音乐教学几年来,也观摩过不少的音乐公开课。在唱歌教学这一内容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两种现象:第一种情况,教师通过多种铺垫与各种手段巧妙地引入歌曲教学后,却往往只唱了两三遍,就开始了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创编歌词,创编动作表演,唱歌教学草草过场,没有把唱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第二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往往只是很表面化地告诉学生要把声音竖起来,要注意咬字、吐字,声音要有气息支持,要把咽喉打开,要调动共鸣,要唱得有感情等等。却看不到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做到这些要求的,也很少有针对学生歌唱实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处理与解决的。给我的感觉是大部分教师,也许自己也没搞明白应该如何让学生把声音竖起来,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声音有气息支持,有共鸣,怎样才能做到吐字清楚不含糊……学生们往往也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此,唱歌指导等于形同虚设。

二、我们的唱歌教学专题研究

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唱歌,可是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多,对歌唱中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要求也基本不懂,更谈不上有什么歌唱技巧,因此本学年我们音乐组进行了《科学发声方法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我们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孩子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歌曲处理、形体动作等,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表现力。

三、我们的唱歌教学策略

(一)如何设计小学音乐课的发声练习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参加了几次雁塔区组织的音乐教研活动,上课的教师都是以学唱新歌为主要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每节音乐课都有发声训练这一教学环节。纵观本学期上课的十几节位音乐老师对这一环节的实际教学情况,我认为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音乐教学同行们一起来分析、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的。

我们有的音乐老师把学唱新歌中的较难乐句拿出来作为发声练习,其用意是想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既突破难点,又同时进行了发声练习,但是,你是否考虑过这一乐句是不是适合做发声训练,能不能起到发声训练应有的效果。有的音乐老师不分析歌唱所需,随便找一条练习曲咪嘛两句就草草过场,口腔都不曾打开就结束了;也发现了有的音乐老师设计的练习音域范围过宽、难度过高,不利于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等现象。

发声训练这一教学环节,也就短短三五分钟,运用得好,可起到弹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就象上山打樵的柴夫在临行前先磨刀子的道理一样简单,若能把柴刀磨亮磨锋利了,就可以大大提高你砍柴的效率,让你既节时又省力。

那么如何设计发声练习呢?

不同的歌唱教学内容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歌唱技巧与方法,比如这节课的歌唱教学需要用到的是连音唱法还是断音唱法,我们需要的呼吸要求与声音状态是怎样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歌曲的性质来分,首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来分,可以分为三段:比如一二年级低段的学生,主要以趣味发声为主,在高扬老师的课堂上,我听到的发声练习的是以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作为发声练习,同时抓好学生的音准问题,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声音的状态是高位置的,这时再强调学生轻声发声,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又比如三四年级中段的学生,就要进行相对系统一些的发声练习,并且要让学生明白长音发声练习与顿音发声练习的区别。我和武轩平老师带的是三四年级的音乐课,我们常用的发声练习有,长音发声练习的旋律:54321—着重训练学生气息的连贯,而顿音发声练习的旋律:111355554321—着重练习声音的弹性。再比如陈斐老师带的五六年级高段的学生,在三四年级学生的发声练习基础上,还应注重拓宽学生的音域,常用的发声练习有:11113333355555111155555333331—训练学生越是高音,越要放松,气息越要向下沉。

其次,按照歌曲的性质可以把歌唱方法分为三类。

第一类:用柔吐音唱抒情优美的歌曲。例如武轩平老师在上三年级歌唱教学课《每当我走过教师窗前》一课时,发声训练的内容是长音、连音的唱法。

唱“嗯”(闭口音)和“啊”(开口音)

要求:吸要深,呼要匀,声音平静、柔和、圆润、明亮,感情亲切、抒情。

第二类:用硬吐音唱坚定有力的歌曲。例如我在上四年级歌唱教学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吸,快而深;呼,快而匀。声音雄厚,力度强,口型似深口喇叭,感情坚定有力。

第三类:用弹吐音唱轻快活泼的歌曲。例如,陈斐老师五年级歌唱教学课《田野在召唤》和高扬老师一年级歌唱教学课《其多列》

要求:吸,深而急;呼,短、集中有弹性,似无声咳嗽。声音集中、明亮、短促、有弹性。感情轻快,活泼或热情,欢快。

另外,比如有些歌曲对歌唱呼吸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西风的话》每一乐句的旋律线都呈╭╮这一形状,所以演唱时需要我们控制呼吸的渐强、渐弱。因此,在做发声练习时就要结合呼吸要求设计练习。

例如:

又比如在教学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时,需要用特别柔和、甜美、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在发声训练时,要特别强调学生呼吸要深,轻声地发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可轻轻地用“lu”来练习发声,然后用“lu”的感觉来发“mi”“ ma ”“ mo”。

要求声音从胸腹沿喉壁直送硬腭,整个喉腔做吸气状,转“ma”嘴唇轻轻变动,但须保持“lu”的感觉,当学生掌握到正确的演唱感觉时,就可以用“lu”来练唱歌曲,最后用“lu”的感觉套上歌词来演唱歌曲,声音就能竖起来,有共鸣。

总之,教师要根据歌唱需要来科学合理地设计发声练习,进行发声训练。我们很多老师常犯的错误是,拿结果当手段来进行唱歌教学。比如,经常能在一些公开课中听到有教师对学生说,“声音要竖起来,要有共鸣,口腔要打开等等之类的要求。却看不到教师是如何通过一定的训练或引导来帮助学生达到这些要求的。我们要交给学生的是手段,不是结果。就如交给猎手的是猎枪,而不是猎物。

(二)发声训练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发声示范在发声训练时尤为重要,远比我们一直在提的歌曲范唱重要得多,有的老师自己不示范发声,只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学生是很难领会你的意度的。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对歌唱技巧不十分理解,但善于模仿别的人唱法,就象有些认识模糊的学生模仿流行歌曲的唱法一样,所以老师要通过个人的示范来让学生树立正确声音的标准,告诉学生怎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是美的。然后再通过讲解分析、改正错误的唱法。

2、发声训练时教师的耳朵要特别灵敏,我们有些老师只专注于弹奏的键盘,并末关注学生的声音状况,甚至连学生唱不准音都没有发现。这种按教师的预设走过场的教学环节是失却发声训练实际意义的。在发声训练中教师要能快速地捕捉到学生发声错误的原因,并通过正确方法的示范和对学生错误方法的模仿和分析,使学生受到启发,在短短几分钟发声训练中有很好的改善与变化。

3、发声训练时也要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时我们的老师经常会要求学生有感情演唱,但鲜见有发声练习也能这样要求的,其实任何形式的歌唱离开情感两个字就不可能感动人,我们有很多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脸上毫无表情。也许他已经习惯于这种木然的状态,就象一个话剧演员排练时不露声色,演出时要想做到有血有肉有内心情感变化也是不可能的。

4、正确的姿势是形成良好歌唱的前提。发声训练时教师要特别强调坐姿或站姿的正确、自然,学生的习惯是一般不动手书写时,双手就端正地交替放在课桌上,其实这种坐姿对于发声训练而言是很不利的,极易诱导学生形成锁骨呼吸,导致呼吸变得浅而短。所以发声训练的几分钟最好还是让学生把手放在两腿上或站立着进行练习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