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诗词中看春天(李语典)

(2022-03-20 19:40:24)

于春,见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去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唐朝时,有一个叫崔护的诗人。那年,他二十几岁,青春意气,背起行囊赴京赶考。很遗憾,那一年他没有考中。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是的,考场失意的他乘着三月的春风去京城南郊踏青散步,谁料这一行,竟逢着一个桃花般艳丽的姑娘。

可不知为什么,崔护并没有马上向姑娘大胆地表白,也许是觉得还没有做好迎接爱情的准备吧,反正,他走了。第二年清明时,他故地重游,春风和桃花都在,只是那个姑娘没再出现。

这看似是一首叙事诗,实则在抒情,又或者在说理:春天在,桃花永远是粉红的,来赏桃花的脸却每年都在改变。我眼前的这树桃花还是去年的那树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在白居易所处的北方,桃花开得略晚些:人间四月的时候,百花早已零落,而高山石寺里的桃花刚刚开放。我已为春光逝去而烦恼了很久,却不知怎的就转到这里来了。

作这首诗时,白居易正处于在人生的最低谷,表面上是游山玩水的赏景闲适之作,但若从他的身世经历的角度看,首句的“人间”“芳菲尽”与次句的“山寺”“始盛开”,不就如“朝庭黑暗”与“山野清静”的对比吗?第三句的“恨春归去”与最末一句“入此中来”,大概也是看世态炎凉,方觉人生淡然的顿悟吧。

所谓在诗中能看尽人间真情,人世炎凉,好像就是如此吧。于春,我见桃花,见诗人,见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