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2017级12班 |
腕足这词听起来好像是鞘亚纲的专属,但这“腕足”并不是乌贼、章鱼的触手,而是触手冠。很像,但并不完全相同:动物是滤食性的,而头足动物却是是捕食性的。
但为什么腕足动物不属于软体动物哪?因为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而腕足动物的幼虫却是具有触手冠的,长相千差万别。
再说说贝壳,腹足纲的是螺旋壳,双壳纲的是两瓣等大的贝壳,掘足纲的是尖角型……而腕足动物有两片大小不等的贝壳。较大的那个在背部称为背壳。而小的那一个,在腹面被称为腹壳。现生种有100个属300余种,但却有33000个化石种。全部营固着生活或叫底栖生活,曾经占据着成片成片的水域。不管是海洋还是淡水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大约在寒武纪时就已经出现,在泥盆纪时多样性达到顶峰,他们的各个结构都符合当时的气候与环境。但后来在石炭纪时气候发生了改变,他们与当时的双壳纲争夺底栖海域时占了下风。接着就是群体的灭绝。整个中生代,多样性迅速锐减,最后只剩下以海豆芽为代表的无绞类与以酸酱贝为代表的有绞类。
那么为什么称为有无绞类呢?原因是:人们把软体动物贝壳间的那条线这做绞线。而原本腕足动物被误认为属于软体动物。所以“绞线”这个词也就延续下来。当然,他们有的也具有“绞线”。比如像酸酱贝、骷髅贝之类的。他们的触手冠藏在藏在壳中。有时贝壳打开触手冠就出来了。而无绞类就比较难堪了,他们的壳打不开太大,因为课内肌肉互相牵连……
有些人可能不懂触手冠是什么东西。触手冠是一种像触手一样的冠状东西。底栖生活的腕足动物可以运用出手冠来俘获水中的浮游生物。所以说,触手冠是一种取食工具。当然,不是捕食而是滤食,因为触手冠上有许多纤毛,将它伸入水中,那些水蚤,水藻就会被挂在上面,然后腕足动物过一会儿就将触手冠缩回,进行取食。
他们的贝壳上都有一个孔,那是柄所在的地方,柄的作用就是固着在岩石,沙滩上的。他们与帚虫同属触手冠动物,因为他们都具有触手冠。他们介于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而软体动物却属于原口动物,理论上腕足动物比软体动物先进,应该更具有优势。但自然界毕竟“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腕足动物从寒武纪到全新世几乎没什么进化,所以只能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