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1260-《人生求缺不求满》书评:人生大抵如是
(2018-02-14 20:20:20)
平时每个人所接受的日常教育,多半会孜孜不倦地被告诫说,要努力拼搏、坚持不懈,要积极不要消极,如是而已。但真的这样做,并且还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话,也多半会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崩溃了。谁的人生会如设想一般圆满呢?!谁的人生会不犯一点错半点失误呢?!常说“人生是一场旅程”,那就既有欢愉的片刻,也有忧伤的须臾。只有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生;只有这样,才是如集家、画家、翻译家、慈爱的父亲,宽厚的长者,淡泊的居士诸种身份标签于一身的丰子恺所言的,“人生求缺不求满”。
细细品味“人生求缺不求满”,其实是足足可以品出一种浓浓的佛教意味的。丰子恺曾受老师李叔同(即弘一法师)的影响皈依佛门,他的思想意识、书画文章中自然会有所反映。所以丰子恺在《人生求缺不求满》这个精选集中的三十七篇散文,第一部分即是以“无常就是常”来命名。按道理说,“无常”是佛教用语。《金刚经》对于“无常”的描述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或如丰子恺在《无常之恸》中开篇所称:“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的、舍身的、宗教的行为,皆建筑在这一点心上。”人生如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不顾此者奋起拼搏的,古往今来仍然大有人在,并且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此中真意,其实是值得倍加玩味的。
每个人在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都期望画上最美的一幅画。但接下来的轨迹,其实每个人都非常清楚,根本不会如期望中的那样圆满。而更多的,则是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云:“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则是曲折的。所以,无论现在情况如何,都不必是乍暖还寒的一幅样子,总是让自己活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之中;不如镇定几分,好好想一想,目前自己面临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自己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小目标”,自己应该怎样走好接下来的道路。这样的道理,其实很多人也都心知肚明,只是当这样的决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却难免陷入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地。
所以,所谓平常人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活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用向前看的目光来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顺心更好,不顺心也无须焦虑,只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行。有苦的存在,才能确切地知道乐的难得;没有对照,就永远看不出自己其实有多么幸运、幸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多数时候是一个安慰,但却不应该等同于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是一种认真地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地振奋起精神来继续朝前走。
或许会有人觉得,丰子恺在《人生求缺不求满》中的态度未免有些消极了。看一开始的几部分大标题,譬如“无常就是常”“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只生欢喜不生愁”确实如此;但接下来却未必,譬如“生机不灭,终会抬头”“世间万物,自得其所”“不宠不惊过一生”,却在仿佛灰暗中给人以一丝希望,觉得这人生还是有可拯救之处的。其实人生大抵如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端正态度,既立足于自身,又不满足于现世而有所追求——这是每个人可以自己掌控的;至于结果,却往往未必就能够如己所愿,即使那样,也不必后悔自己的付出。毕竟,这一切的总和,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和意义。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概莫如此。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