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媛专栏】读书心得---用满腔热情,治半亩方塘
(2021-08-21 11:11:46)
标签:
教育情感时尚文化育儿 |
分类: 教学设计 |
用满腔热情,治半亩方塘
固贤学区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此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论文精选—《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深受启发,从中看到了自己正面临的一些问题甚至我正在犯的一些错误,心情澎湃,感受颇深,便写下自己的这些体会。
这本书共有四辑,于老师在第一辑中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教育,应为学生留下什么?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内心触动,作为一名教师,回顾我教过的学生,我又为他们带来了什么?于老师谈到五个方面: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留下语言,使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留下较好的语感,使学生能不假思索的缀字成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这五个方面给我给所有的语文老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反思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些要求。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智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于老师说,语文教学要把兴趣留住,兴趣与习惯是连在一起的,有远见、有良知的语文老师,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救出来,任何天才都是从小根据兴趣学习的人。在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我甚至也犯过于老师口中的错误,来到一所乡镇学校,看到教学环境、生源质量都比城市相差很多的境况,我努力想把学生培养成才,可是我的方向却错了,我认真地讲解每一篇课文、每一道题,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装进自己的大脑,以后都能走出乡村,出人头地,可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我常常因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心里难过、伤心,甚至愤怒,我把原因归结为学生不争气,却忽略了我讲课的趣味性。于老师在他的“五重”教学中也谈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回顾学生时代,我们喜欢的老师何曾不是上课有新意有意思的老师?把课上得有情有趣是由老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于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教师观,我想,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为之努力,把语文课上得有新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度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智力越是低下的学生,越是应当为他们打开一些认识周围世界的窗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窗口就是书。于老师在这本书中把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比喻为“熏锅屋”,意为新盖的锅屋的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教师要引导学生下苦工去读去背去写,而不是一课课的去讲,去条分缕析。回想我的写作能力的养成,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积累,高中时期,喜欢写随笔,经常脑子里出现一些观点或是感想,就会立马记在本子上。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怎么引导?于老师在书中讲到了自己的教学案例,他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练写,然后评议修改,如此反复,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慢慢地对学生“熏”,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于老师的这本书对我启发很深,在很多思想观点上让我感受颇深,解决了我想做但又不知道如何做的问题,在书中,于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让我也收获良多。这本书值得我反复研读,我也推荐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都去读读这本书,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