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石崮寨,盘桓黄花山

标签:
石崮寨黄花山旅行健康卧虎山水库 |
分类: 行走笔记 |
漫步石崮寨,盘桓黄花山
知远之家
我没有参加从马鞍山到南泉的南北穿越,原野在QQ群里说我失踪了,那次从蟠龙山到马鞍山的北南穿越未能完成,我虽然已经知足,但也留有遗憾。虽然心里想而今迈步从头越,跟随原野户外去亲近马鞍山,只是腿脚跟不上。好在还有短线,于是报名参加石崮寨、黄花山的休闲行走。
我的住处离集合地点远,附近的驴友清晨阳光热情相邀搭乘他的车,然后再乘公交到集合地点。即便如此,仍是起个大早,到了集合地点小石崮村,竟然提前了一个小时,早到的不止我们,还有领队一笑而过等其他驴友。
一条水泥路穿过小村庄,街道干净,房屋墙面粉刷着明亮的湖蓝色或暗弱的粉红色,非常别具一格。乡亲已吃过早饭,有的出门扛着耧去播种谷子,有的结伴乘公交去赶集。见我打招呼,老乡告诉我,老奶奶庙盖好了,来看庙会,上面有水,可以治病。
队伍到齐以后,穿过村庄向南面的石崮寨进发。为了方便善男信女朝拜老奶奶庙,村里修建了上山的水泥路,已基本完成,途中碰到两位妇女清扫道路,扬起阵阵尘土。应我们要求,她们停下打扫,只是嘴里说,领导嫌她们干的慢,庙会就要开了。初夏的晴日,太阳已经很高,汗水从她们脸上流下来。
驴友喜欢脚踏草地,有些并不领村民的情,不断地选择从小道上山。很快,我们来到新修的山门,上写着“山承泰岳”四个描金大字,看来是泰山一脉,两边有对联“曲径林深寻名泉芳踪、秀峰云低揽仙山胜景”。过了山门,就看到依然在修缮中的庙宇,在这个小山坳的密林中,老奶奶庙台阶高耸,显得巍峨、恢宏,很有气势。
这就是老乡说的老奶奶庙,里面依然有脚手架,工人依然在忙碌。我们不敢打扰,只是从旁边经过,发现了可以治病的泉水,上边有小亭,边上的石碑上写着白龙泉。我舀了多半勺,尝了尝,清冽爽口,赶紧咕咚咚喝了几口,顿感凉爽进入体内。
此次行走只有 13公里左右,因此比较从容,不必急行军赶路。山路虽然有点陡峭,但不高,而且我们缓慢地上行,感受着山林中淳朴气息。来到山脊,清风徐来,景色怡人,东边是及膝深的青草,上边是蓝天,恰似坝上草原;西边是树林,散发着生机勃发的绿色。
我们沿山脊西南行,很快有一个山崮突兀在眼前,顺着南面的小道前行,不久蜿蜒上山,不大功夫来到崮顶。这座石崮寨山如其名,多为青石,土质少,小路狭窄险要,难怪山大王们会在这里设营扎寨。
从崮顶往西南望,有一孤峰突立,四周是裸露的白石崖壁,上面是沧桑的绿色柏树,远看就像是一个精致的盆景。面对如此美景,大家纷纷拍照,然后踩着不时松动的石板台阶路下山。
山腰处,树木稀少,杂草繁茂,又是草原美景。80岁的资深驴友导航仪一马当先,兴冲冲走在最前头,早已忘记山中行走不超过领队的要求。
顺着山道行走不远,我们来到有一个山前,旁边有个牌子,写着大石崮寨,原来,我们刚才下来的山叫小石崮寨。只是这个大石崮寨柴门紧闭,而且铁锁挂门,旁边虽然有一个大狗把门,但那个狗趴着那里,仿佛我们不存在一样,眼睛都没抬,也许,它早看透了世间百态,不愿理会滚滚红尘中为名利忙碌的俗人。
我们下山寻找别的上山之路,更多驴友则把山寨当自己家,越墙而入。两支队伍在石亭会合,石亭里有石凳,大家坐下,拿出自带的樱桃、小西红柿、黄瓜,相互分享。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阡陌纵横,错落有致,作物繁茂,房舍清晰。这是群山环抱的一个盆地。
休息够了,我们走出大石崮寨,新修的寨门上有勇士把守,高高的石砌寨墙古拙坚固。来到山腰,有几颗杏树,众人踊跃,纷纷采摘,上演红杏树下驴友欢的热闹景象。来到山脚,经过一户人家,院中一老妪在锤衣,见我们来,未抬头,说他们不让过,要不就嚷俺。我们是下山,不是上山,于是不停脚步,前面又一大铁门紧锁,院中妇人见我们招呼便打开门,要我们快走,别让主家看见。
这片群山环抱的盆地分布着几个小村庄,从东边依次是崔家庄、朱家庄、董家庄、郭家庄和崮村。因为紧挨卧虎山水库,所以水源充足,孕育了一片沃野,宛如江南水乡。
我们照旧地不走水泥路,钻过一片长长的桃树林。此时,桃花早已随着春风而落,树上结着密密的果子,青色,稚嫩,如鸡子大,有细细的白白的绒毛。我们小心翼翼地不碰着这些幼小的果实,甚至也小心翼翼地不碰着叶子。出来桃林,眼前视野空阔,一边是乡亲们种的各种蔬菜、庄稼,一边是相挨着的数个水塘,一些人正在水塘边垂钓。
一直南行,水流声越来越清晰,这就是玉符河,河道窄处,水声潺潺,河道宽处,平静和缓。《水经注》称玉符河为玉水。发源于历城南部山区的锦绣、锦阳、锦云三川。三川汇入玉符山与卧虎山之间的水库,流出水库后始称玉符河。过河以后,就是黄花山。
黄花山有很多连翘,到了春天,漫山遍野,黄花铺地,因而得名。可现在已经入夏,黄花山隐去了最美丽的容颜,但依然青山如黛。我们在山脚下一片平台的小树林小憩,然后去亲近黄花山。
上山小道边有个牌子,写着峰场,并有箭头指示。途中,一位风尘仆仆的妇女热情地打招呼,原来,她是峰场的女主人。果然,我们不久就看到好多排蜂箱,有蜂,就有花,看来黄花山上必是繁花锦盛。
只是,我看到的只有浓浓的绿,山上树密林深,藤蔓杂生,爬山的路上必须全神贯注,好在不用赶时间,因此缓缓地登山。黄花山并不高,海拔只有200余米左右,但却十分陡峭,松柏苍翠,幽静秀丽,山势奇险,倒也有点儿巍峨的味道。慢慢地攀爬,迎面走来一位大哥,正扛着镢头下山,打声招呼,说是歇工了,问他干的啥活,说是修庙。
来到半山腰,有两个村民在一个洞口前忙着施工。原来这就是黄花山石窟,里面有佛造像。这个石窟为天然洞,清乾隆《重新黄花山佛洞碑记》称“神洞天成,内有佛爷、十八罗汉,外有协天大帝,洞后又有倒坐观音,亘古以来盖已有之,此历邑之巨观”。进去以后,里面一片狼藉,破败残衰,曾经的巨观不复存在。整个石窟呈长方形,深6.67米,口宽3.52米,底宽2.55米,高4.2米。佛像借自然洞而凿,为高浮雕,分上下两层,上层佛像5尊,下层坐佛一尊和罗汉18尊。那尊坐佛,结跏趺坐,手施说法,18个罗汉,两边各有9尊。洞外有协天大帝关公坐像一尊,关老爷坐像高约1.5米,扬眉怒目,英姿勃发,昂首挺胸,十分威武,从冠带、衣褶到面部的表情、胡须等细节部分皆刻画得细致传神。那些菩萨头像都已破坏,好在身躯四肢大都保存完整,雕刻精细,线条优美,栩栩如生,颜色依稀可见。它们形态各异,近似凡人,有的手执玉如意,有的脚踩神兽,有的盘膝而坐,有的双腿垂下。有一尊佛像面部造型丰富圆润,鼻口线条柔和,张着一双大眼,笑嘻嘻的俯视下方,像是真的要降福人间。
这些佛像,最早可见是金代所塑,有一块碑为金代承安二年(1197年)六月所立,讲到济南府历城县人氏杨十三郎与杨十二郎、王六翁、东杨大伯、傅三郎、西刘二郎等乡众为求国泰民安并广结良缘在洞内建造了坐佛一尊。十八罗汉造像旁边,大多有题记,如 “罗汉一尊,济阳县第三乡善人李义毕”、“东渴马庄善人李整同妻刘氏、长男李温,皂佛一尊”等等,看得出这些造像应该大多为四方邻里百姓自发凿刻而成。此说颇为信,题记中有错字,这在官方造像中是很难出现的。明弘治重修碑上,现可辨认的30字碑文,就有错别字7个:“锺(重)修佛潼(洞)殿计(记)济南府历城县谨(锦)阳川黄花山佛洞寺弘治元年吉日锺(重)修胜(圣)象(像)。
石窟旁边不远处有一座观音堂,为石砌穹顶的单层方形塔式结构,拱门两侧分别嵌着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和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重修碑记各一通。因为地势,这座观音堂坐南朝北,被称为倒坐观音,与黑龙峪的倒坐观音堂如出一辙。观音堂南边还有一座石钟亭,以前是座钟楼,随着岁月流失,古钟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4根石柱支撑着残破的石顶,亭台一侧,一根石柱上写着朱红的三个现代字“平安台”。
同行的驴友早已前行,我在这里耽搁太久,急忙追赶队伍。沿着崎岖难行的山腰,不长时间就看到色彩明亮鲜艳的一座七层佛塔,往东俯瞰着卧虎山水库。站在栏杆边,极目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清风拂面,青山相映,虽不如岳阳楼之观长江辽阔壮美,但此景依然让我心旷神怡,逸兴遄飞,拿出罐啤酒,也是其喜洋洋者也。
全体驴友照了合家福,驴友们不辜负这如画美景,拍照留念。不愿很快离去,于是就地歇息吃饭,三三两两,秀色可餐,身心无比的惬意。
午餐后,我们沿着高高的、陡陡的台阶徐徐而下,经过一个大殿,进去一看,供奉的是一佛两菩萨,中间是阿弥陀佛,一侧是观世音菩萨,一侧是大势至菩萨,原来这就是真经寺。曾经盛极一时的佛寺不免有些冷清,也免不了俗,旁边崖石上刻着“平步青云”等。
走下山来,抬头回望,那座高耸的佛塔好像从山顶拔地而起,半山腰的郁郁葱葱中隐隐露出一个金黄色的“禅”字,青山与佛塔,勾勒出一幅深山藏古寺的画卷。
看着马上要出山门,我们左转再次进入山里,沿着山脚下的小路艰难前行,小路忽而上行,忽而下行,忽而无迹可寻,藤蔓挡道,土石松软,好在路不远,另一边又没有悬崖深渊,而是淙淙的溪流,因此,并没有心惊胆颤,相反却是倍加珍惜待在黄花山的一分一秒。再次回到开始登山的那片小树林,大家再次小憩,回味盘桓黄花山的惊喜,女驴友兴致不减,放下背包就忙着挖野菜。
恋恋不舍地告别黄花山,跨过玉符河,并沿着河道一路北行,尽头是柏油马路。马路上有公交,早早地返回市里。
http://s13/mw690/00688Maaty71NL8QNMU5c&690
全家福
http://s12/mw690/00688Maaty71NLdTEyT0b&690
欢呼在希望的原野上
http://s13/mw690/00688Maaty71NLdVTcgbc&690
如此美景,来吧,拥抱
http://s1/mw690/00688Maaty71NLdZRJe90&690
我自举杖向天笑
http://s4/mw690/00688Maaty71NLe1KzF13&690
祝君平安
http://s1/mw690/00688Maaty71NLe4xhe50&690
出得深院门
http://s1/mw690/00688Maaty71NLe6JrO00&690
山寨柴门紧闭锁
http://s7/mw690/00688Maaty71NLe8Pmmb6&690
小石崮寨
http://s14/mw690/00688Maaty71NLeaLKJ7d&690
阡陌纵横,北方水乡
http://s12/mw690/00688Maaty71NLecH9x5b&690
池塘边有一队人在行走
http://s1/mw690/00688Maaty71NLegBvq70&690
我们走在草甸上
http://s10/mw690/00688Maaty71NLgR29H99&690
水里一群鹅,水里一群鸭
http://s4/mw690/00688Maaty71NLmJIIj43&690
甘冽清甜
http://s14/mw690/00688Maaty71NLmU2FD9d&690
坚固的寨门
http://s16/mw690/00688Maaty71NLmWxczff&690
落难的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