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独行,半路同行:黑峪、佛峪、马蹄峪休闲行走

标签:
黑峪佛峪马蹄峪户外健康 |
分类: 行走笔记 |
半路独行,半路同行:黑峪、佛峪、马蹄峪休闲行走
知远之家
原野户外以组织长线活动知名,但也有短线的。看到原野户外发出的去黑峪、佛峪、马蹄峪的信息,于是报名,不过括号注明,中途加入,原因是我的住处离山近,私心里想着别舍近求远地再到集合地点一同出发了。
8点出门,门口买两个家乡的翻手芝麻烧饼,很快来到东廻龙山,沿着山脚南行,并不时看看右边的中井村和后面的路。我猜测,户外队伍在中井村集合后会穿过村庄并东拐走我行走的路线,我只需慢慢地走,就会加入他们。
虽然立夏已有一个礼拜,但今天的天气凉爽,西南风吹在脸上依然有春风的感觉。过了葫芦顶垭口,还没看到队伍的踪影,于是发个短信,告知自己位置,回信让我与原野电话联系,接通后,才知道他们过中井村直接向南,走了另一条线,于是约定在浆水泉、藏龙涧、大小岭的多岔口会合。
看到了他们登山的身影,红色的、黄色的衣服在长着青草和稀疏树木的山坡上缓缓移动,我还听到了他们的呼喊声。
踏上佛字崖,从那片密林中走过,听到吼吼的风声,树林深处传来几声低沉的鸟叫。在石屋右转,走半边山、小狸猫山,路遇休息的几个驴友,无语别过。山谷中,青草摇曳,绿树沉静,空气清新,虽然不见繁花,但满眼的绿色依然令人心旷神怡。
到了多岔口,在熟悉的石头上坐下。身上微微出汗,吹来的风让我格外舒服。有两个小分队驴友说说笑笑地经过,10分钟过后,仍然没有队伍的踪影。我跟着原野户外活动过两次,深深感受过其千骑卷平冈的气势,又等了10分钟,仍然不见人。这个岔路口,手机没有信号,怕他们已经过去,因此不再等待,起身赶路。
进入藏龙涧,就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乱石零落,新长出的绿草依然没有掩盖去年的枯草,虽然外面的风不小,但沟里很静,抬头望天,有城市里看不到的蓝天和淡淡的云。沟很深,我没有继续下行,右转从山腰树林中走,经护林员房子,发现常锁的门竟然开着,溜进去瞄上几眼,很安静,不敢惊扰,走出锈迹斑斑的大门。
黑峪大饭店空无一人,那只总是狂吠的黑狗趴着那里一声不吭,未作停留,继续拔高登黑峪顶。风大起来,几乎把帽子吹落,回望脚下的藏龙涧和远处的山峦,就像是厚厚地披上了绿地毯,随着我的行走变幻着不同的形状。
多次吃黑峪手擀面,这次遇到店老板赶着那头黑毛驴从山顶下来,驮着两大桶水和其他东西。石老板一如平常的衣着,帽子压不住长长的卷曲的头发,脚步不停,相互打个招呼,各自赶路。
来到黑峪顶,风更加大。在佛峪、矿村、大小岭和黑峪的岔路口,找了个避风的荫凉树下坐下来。从佛峪过来三人,问是否遇到七八个人,说是没有,只有三个人。手机竟然有信号,赶快给原野发个短信,近十分钟才送达,于是,我继续等待,如果队伍去佛峪,这里是主要通道。过了一会,有电话打来,原野告知已到黑峪,要到佛峪吃午饭,于是约定在佛峪会合。
下面的路全是下坡,知道队伍在后面,我慢慢地晃悠着走,享受着难得的清爽。视野开阔处,青山蜿蜒,云淡风烈,村落里红砖房舍依稀可见;走入密林中,逍遥自在,宠辱皆忘,眼前的松软小道伸向远方。
进入佛峪沟,又是一个清凉世界,茶壶泉的水缓缓流淌,掬一把,洗下脸,不仅洗掉尘埃,更像醍醐灌顶。
佛峪观的狗怒目狂叫,挡在路中,把杖隐在深厚,躲着,心惊胆颤地走过。千年般若寺已成遗迹,只留存一些佛像和刻石,云殿泉厨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不过,这儿有个小饭店,是范姓父女开的。
见我进来,店老板起身,我忙说,一碗面条行吗。他说,行,得等一等。般若寺非常安静,没有其他人。放下包,温习一下那些刻石,再默读几遍“凝神调息,调息凝神”。此三峰真人语也,凝神之后继以调息,调息之后继以凝神,元要大旨尽在是矣。冶山居士记于佛峪,亦惠于后人也。
范老板的女儿在擀面条,我看到大大的案板、长长的擀面杖,心里就唤起幼时的回忆。我没话找话地问,这擀面条有啥诀窍,她没抬头,说,没诀窍,就是用力气呗。我说,可以用面条机。她说,这不,指给我旁边的机器,那不好吃。我诺诺,退出。
我拿上一壶热水,在长廊的方桌旁坐下,先满上自己的杯子,不大一会,面条上来,西红柿炝锅。吃在嘴里,劲道,可口,浓香。
风时起时落,树枝时而摆动,时而静止,崖壁上的千年佛像静静地观着时序变化、善男信女。
约一个小时,听到远处的狗吠声,时间不长,听到下面佛峪胜景木桥的脚步声。自己的队伍到了,下去迎接,如见亲人般。
本来是要到崖顶上吃自带的午餐,但般若寺小饭店没有别的人,于是在长廊里挑了三张桌子坐下,要了几瓶啤酒和一些面条,拿出更加丰盛的自带食物,玉凤还拿出煮鸡蛋,那是我的最爱,扒开皮,很快地吃掉。
吃饭间,众人闲聊,熟络的人热烈地交流,初见的人矜持地附和,但都没有隔阂、疏离和陌生。原野群主话语中念念不忘周六会下雨,长线户外活动怎么组织啊。
下午近两点的时候,继续出发。因为干旱少雨,林汲泉的瀑布只存在想象当中,队伍没有去听泉,也没有去观瀑布,而是从禹王台对面径直上山,一路的拔高,坡较陡,难行;树林密,热闷。同行中有了两位新参加户外的年轻女士,在佛峪的时候,就可看出她们的疲惫,坐在佛峪胜景旁边的石头上,一点都不愿意动。虽然经过午饭休息,但这段爬高对她们依然是很大的挑战,每当停下,就不由自主地坐下。众人鼓励,说很快到山顶,前面就是坦途,前面就是下坡。
到了山顶,就一路下山进入马蹄峪,沿沟北行。从地形看,马蹄峪近似像一只向左弯曲的左掌,呈马蹄状,北侧支沟少,短而浅;南侧分别有黑峪沟、鸡窝沟、南草峪、北草峪、云泉沟等,流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
从南侧下来,可以看到马蹄峪林深茂密,植被非常好,绿草萋萋,灌木密布,藤蔓缠绕,树林高耸,交织成一个绿色的世界,生机勃勃,活力旺盛,情趣盎然。比起繁花似锦,我更青睐着迷人、醉人的绿,更愿意亲近这个世外桃源。前几日下了些毛毛雨,其他地方早已干燥,这里的小路仍然潮湿,甚至有些泥泞。有些地方坡度很陡,需手脚并用,抓着旁边的树,避免滑倒。
渐渐进入谷底,乱石嶙峋,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也要小心。马蹄峪时宽时窄,路上不时有横卧的枯木和舒展出来的枝蔓。绿色丛林密不透风,高处有鸟鸣,近处有虫叫,不时有飞虫飞到脸上,在闷热的马蹄峪里,虽然没有般若寺长廊里的凉爽清风惬意,但深切地感受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各种生命昂扬奋发,精神充沛,竞力繁衍。
峪底宽阔处,风会不时穿越密林吹进来,给我们的深沟跋涉送来清凉。渐渐地,队伍分为两段。喊上几嗓子,没有回音,于是我们就地等待。女士永远闲不住,原野一会功夫采了很多野菜,玉凤则拿着小铲子这里挖挖,那里挖挖。我在横倒的枯木上坐下,喝些水,感受着深沟中的蓬勃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许久,后面传来声音,队伍会合,原野、平凡拿出自己带的甜瓜、黄瓜与大家分享。那两位疲惫的女士已看不出步履蹒跚,她们一身红衣,在这绿色的马蹄峪世界里成为靓丽的风景,举手投足,镜头下留下充满青春的倩影。
队伍继续前行,抵近马蹄岭处,一名战士赶着一群羊,群羊欢快,瞬间走下山坡。这是最后的爬高,先休息,鼓足力气,然后踏着窄窄的石台阶缓慢而有节奏地攀登。来到半山平台处,往西看,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环绕的龙洞景区,青山起伏,峪沟蜿蜒,古塔巍峨。两位年轻的红衣驴友在秀美的绿色风景中摆着姿势,愈加妩媚、俊美、娇娆。
还没到山下,就听到轰鸣的机器声,看到巨大的建筑工地。昔日的龙洞庄早已消失,很多山体也被劈开。
那段长长的龙鼎大道,不时有工程车、轿车驶过,溅起漫天尘土。尽快通过,在公交站牌,与众驴友别过。他们乘公交,我则步行经干涸的孟家水库、翻越转山返回。
http://s4/mw690/00688Maaty71CtqQVNh33&690
http://s10/mw690/00688Maaty71CtqTXsJ29&690
http://s7/mw690/00688Maaty71CtqWTIOe6&690
http://s14/mw690/00688Maaty71Ctr03pj3d&690
http://s11/mw690/00688Maaty71CtrsB3Iaa&690
http://s9/mw690/00688Maaty71Ctruk64e8&690
http://s3/mw690/00688Maaty71CtrxWtc0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