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篇》19.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
子张: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
问交:问与人交往之道。
与之:相交、交往。
拒之:拒绝交往。
矜:怜悯,同情。
【译文】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请教交友之道。子张问:“子夏怎么说的呢?”那学生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交往。’”子张说:“我所听到的与此不同:‘君子尊敬贤人,也包容普通人;赞美善人也同情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我若是个贤人,为什么不能包容普通人呢?我若是不贤之人,别人会拒绝与我交往,我又怎么去拒绝别人呢?”
【学而思】
子夏注重个人修养,故“往来无白丁”。子张多次问为政之道,故“尊贤而容众”。孔子教学,因材施教,不可因子张之言而看轻子夏之语。
当一个人的年龄越大,活的会越明白,交往的圈子也会越来越小。因而“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随着认知逐渐成熟,气度会越来越大,抱怨会越来越少,胸襟会越来越宽,脾气会越来越小。因而“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参读: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篇》11.16)
【知识扩展】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友交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
蔡邕《正交论》: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而二子各有所闻乎夫子。然则其以交诲也,商也宽,故告之以拒人;师也褊,故训之以容众。各从其行而矫之,若乎仲尼之正道,则“泛爱众,而亲人”(《学而篇》1.6),交游以方,会友以仁,可无贬也。
《道德经·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译文】不漏锋芒,消解纷争,混合、调和各种光彩,使得不光耀突出。不自我炫耀,不争强好胜。公平对待万事万物,不自命清高,能融入社会群体之中。(俗人也是这个社会组成的一部分,读书人不可过于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