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篇》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注释】
恭:恭俭。 “温良恭俭让”的恭。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说:“谦恭的人不会侮辱他人,节俭的人不会掠夺他人。”《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
《尚书·周书·周官》:“恭俭惟德,无载尔伪。”(恭和俭是美德,不要行使诈伪。实实在在做人和做事,不要虚伪应承。)
宽:宽厚待人。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篇》3.26 )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
信:诚信。
敏:勤敏。
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学而篇》1.1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篇》4.24 )
惠:本意是仁爱。如:惠民。也有恩,好处的意思。如:恩惠。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询问仁。孔子说:“能把五种品德实行于天下,可称作仁了。”子张请教是哪五种。孔子说:“恭俭、宽厚、诚信、勤敏、惠民。”恭俭就不会侮辱他人,宽厚待人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诚信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成功,恩惠百姓,足以使百姓主动接受政令。
【学而思】
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恭、宽、信、敏”是修己,“惠”是安百姓。为政者能做到修己以敬才会心系百姓,心系百姓才会出台惠民政策,政策惠民老百姓才愿意接受,才会心存感激,主动配合政府,如此才能做到政通人和。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隋纪八·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馀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