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卫灵公篇》15.11颜渊问为邦

(2024-02-01 08:49:18)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卫灵公篇》15.11颜渊问为邦

【注释】

为邦:治理国家。

行夏之时:夏朝的历法。古代历法有夏正(“夏历正月”的简称)、殷正、周正之分。《史记·历书》:夏以寅月为正月(岁首,一年的第一个月,即今农历正月),商以夏历十二月(丑月)、周以夏历十一月(子月)为正月。夏历就是今天用的农历,因为适合农时,所以又叫农历。孔子重视农时,所以主张用夏历。

乘殷之辂:辂,古时候用的一种大车。辂亦作路。天子所乘车曰路。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其中木路装饰最质朴(详见《周礼·春官宗伯·司巫/神仕》),殷路即木路。孔子主张乘殷之辂,是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之意。

服周之冕:冕,古代汉族冠饰之一。为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周朝礼乐鉴于夏、商二代,最为完备,这里引申为用周朝的礼乐教化民众。

乐则韶舞:孔子认为舜时期的《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

放郑声:放本意是驱逐,流放。这里是禁绝、排斥、抛弃的意思。郑声指郑国的乐曲。

远佞人:远是远离。佞人指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

郑声淫:淫,过多,过度。陈启源《毛诗稽古篇》:“郑声靡曼幻眇,无中正和平之致,是闻之者导欲增悲,沈溺而忘返,故曰淫也。” 淫音指音乐超过了情感表达的合理范围,流于放滥而没有节制。雅乐使人心性平和宁静、心思中正不偏、心胸开阔。淫乐演奏技巧手法繁复,使人意志消沉,表达的感情趋于极端而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

佞人殆:“殆”本义是危险,陷入困境。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容易使人迷惑而深陷其中。

【译文】

颜渊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朝的历法,乘坐殷商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奏舜时期的《韶》乐。放弃郑国的乐曲,疏远巧言谄媚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而没有节制,侫人容易让人迷惑而深陷其中。”

【学而思】

“行夏之时”是重视农时,“乘殷之辂”是主张质朴,治国要重视民生、节俭。“服周之冕,乐则韶舞”体现的是为邦之道要重视“礼乐”教化和为政者的道德修养。

【知识扩展】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f]、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糅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礼记·乐记》

【译文】魏文侯向子夏问道:“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神情恭敬地去听古乐,就唯恐打瞌睡。但是听郑、卫的音乐,反倒不知疲倦。请问古乐让我产生那样的感觉是何原因而新乐又让我产生这样的感觉又怎样解释” 子夏回答道:“现在演奏古乐舞蹈时同进同退,整齐划一,曲调平和中正而宽广。弦、匏、笙、簧等管弦乐器都等待拊、鼓的击奏调控,鼓一响就开始演奏,铙声一响就结束演奏。用相来调节收场之乐曲,用雅来控制快速的节奏。表演结束,君子们要发表言论,道古论今,发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议论。这就是古乐所能够引发的。现在演奏新乐,舞蹈进退的动作参差不齐,唱歌的曲调邪恶放荡,使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再加上俳优和侏儒的滑稽表演,男女混杂,父子不分。表演完毕,无法让人互相讨论,也谈不上说古论今。这就是新乐所能引发的。现在您问的是乐,而您所喜欢的是音。乐与音虽然相近却是不同的。

《资治通鉴·宋纪二·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裴子野论曰:古者人君养子,能言而师授之辞,能行而傅相之礼。宋之教诲,雅异于斯,居中则任仆妾,处则近趋走。太子、皇子,有帅,有侍,是二职者,皆台皂也。制其行止,授其法则,导达臧否,罔弗由之;言不及于礼义,识不达于今古,谨敕者能劝之以吝啬,狂愚者或诱之以凶慝。虽有师傅,多以耆艾大夫为之;虽有友及文学,多以膏粱年少为之;具位而已,亦弗与游。幼王临州,长史行事;宣传教命,又有典签;往往专恣,窃弄威权,是以本根虽茂而端良甚寡。嗣君冲幼,世继奸回,虽恶物丑类,天然自出,然习则生常,其流远矣。降及太宗,举天下而弃之,亦昵比之为也。呜呼!有国有家,其鉴之矣!

    【译文】裴子野论曰:古代君王养育儿子,儿子会说话的时候,由师傅教他文辞;会走路的时候,由师傅教他礼仪,刘宋国的皇家教育,一向与此不同;皇子在宫里的时候,交给奴仆婢女;在宫外,则依靠左右跟班。不论是太子,还是皇子,都有所属的“帅”和“侍”,但是,担任这二种职务的人,都是等级低下的臣仆。太子、皇子们的言谈举止,教育修养,以及行善行恶都由他们诱导。而他们口中从不谈论礼义,见识不知古今。因此,拘束谨慎的人,能把太子和皇子引向小气鄙俗,而狂妄粗暴的人,则可能把太子和皇子引向凶暴与邪恶。太子、皇们虽然也有师傅,多由年迈力衰的大臣充任,虽然也有“友”和文学这些设置,但多是些纨绔子弟充当,徒有其名而已。何况,皇子们也不愿跟这些人来往。年幼的亲王,赴州就任,而负实际责任的,却是长史,并由长史推广教化,执行政务,又设有典签一职。他们也往往窃弄权柄,恣意横行。所以,皇族根部虽然很茂盛,优良的枝叶却很少。继位的小皇帝年纪幼小,邪恶奸佞之人世代不断。虽然恶物丑类,出自上天,然而习惯已成,流毒久远啊!直到刘宋太宗皇帝刘彧,更是无道,连整个国家都丢弃了他,也是由于亲近奸佞小人的缘故呀!呜呼!有国有家的人,应当以此为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