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卫灵公篇》15.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2024-01-16 07:51:47)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15.5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卫灵公篇》15.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释】

恭己:恭谨律己。

正南面: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故称居帝位为“南面”。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篇》2.1北极星象征着稳定、明智和方向,北极星面向的是南面,正南面形容帝王的品格要像北极星一样。

【译文】

孔子说:“做到无为而治的人,大概是舜吧!他做些什么呢?不过恭谨律己,端正自己面南而坐而已。”

【学而思】

儒家和道家都讲“无为而治”,两家看似不同,实则大同小异。《道德经》中无为是为而不争。《论语》中无为是无伐善,无施劳。道家的无为不是清静无为,儒家的无为也不是垂拱而治。

《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谦卦九三说:“劳苦功高而又谦虚,君子始终如此,这是美德。”孔子说:有功劳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图感激,是敦厚到极点了。

“无为而治”是将天下治理的风调雨顺而不为人所知,无为是“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先进篇》11.20 );无为是“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篇》8.1);无为是心中有道,行为有德,能举直错诸枉,能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舜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却不与人争功,别人只是看到他端正自己面南而坐。

【知识扩展】

《道德经·八十一章》:“天之道,利尔无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自身无害。圣人的行为准则是,有所作为却不与人争功。(注:利尔无害”同“君子惠而不费”)

《礼记·中庸》:《诗》曰:“德輶[yóu]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译文】《诗经》上说:“用德行教化民众,轻易如同鸿毛。”但毛虽轻仍有重量,还是会被人察觉。“上天所承载的道,无声无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孟子·公孙丑上·第四节》孟子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干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

《孟子·公孙丑上·第五节》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译文】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杰出的人才都有相应的岗位。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

《资治通鉴·陈纪九·陈长城公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彧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上疏谏曰:“臣闻上古圣帝,莫过唐、虞,不为丛脞[cu],是谓钦明。舜任五臣,尧咨四岳,垂拱无为,天下以治。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比见陛下留心治道,无惮疲劳,亦由群官惧罪,不能自决,取判天旨,闻奏过多。乃至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一日之内,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夜分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伏愿察臣至言,少减烦务,若经国大事,非臣下裁断者,伏愿详决,自余细务,责成所司;则圣体尽无疆之寿,臣下蒙覆育之赐。”上览而嘉之,因曰:“柳彧直士,国之宝也!”

【译文】柳彧见隋文帝勤于听政理事,百官大臣奏请过于烦碎,于是上疏谏道:“我听说古代的圣明帝王,没有比得上唐尧、虞舜的。唐尧、虞舜不过问细小的事务,所以被称作圣明君主。虞舜委任禹、稷、契、皋陶、伯益五位大臣处理政务,唐尧则经常向掌管四方的诸侯询问治国方针,都垂衣拱手,无为而天下大治。这就是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任使。近来见陛下留心治国安民之道,不惮辛苦疲劳,这也是由于百官大臣惧怕获罪,遇事不敢自己决定,只好禀承陛下裁决,因此奏请过多。以至于像营造等细小事情,支出少量财物等琐碎杂务,也都禀奏陛下。陛下在一日之内,须回复众多大臣的奏请,以致常常天晚忘食,夜半未寝,整日为公文表章操心受累。请求陛下体察我的诚挚之言,稍微减少一些琐碎事务。如果是经国安邦的大事,不是百官大臣所能裁决的,自然要由陛下详察明断;其余细务琐事,则责成有关职掌部门长官裁决处理。如此,则陛下劳逸有节,安享无疆之寿;百官大臣亲职任事,蒙受陛下养护之恩。”隋文帝看了他的奏疏后非常称赞,说:“柳彧这样的正直士大夫,乃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资治通鉴·唐纪十·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夏,四月己卯,魏征上疏,以为:“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盖以殷忧则竭诚以尽下,安逸则骄恣而轻物;尽下则胡、越同心,轻物则六亲离德,虽震之以威怒,亦皆貌从而心不服故也。人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zn]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壅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兼是十思,而选贤任能,固可以无为而治,又何必劳神苦体以代百司之任哉

      【译文】夏季四月,己卯二十五日,魏徵上奏疏认为:“君主善始者较多,能够善终的少,难道是取天下容易而守成难吗?那是因为身处忧患则竭心尽力对待百姓,一俟安逸就骄横恣肆而轻薄怠慢;竭心尽力待人则胡、越等族也同心协力,轻薄怠慢则亲属也离心离德,即使以神威圣怒震动天下,臣下也都是外表顺从,表里不一。君主应该能够做到见到希望得到的东西则想到知足,将要兴缮营建的时候想到适可而止,身处高处则想着谦卑,面临盈满则想着减损,遇见安逸享乐则想着克制,在平安的时候想到后患,防止闭目塞听则想到延纳谏诤,痛恨谗言邪恶则想着端正自己,行爵赏时想着不能由于高兴而乱行封赏,施刑罚时想到不能因为恼怒而滥罚。君主常常思考着这十个方面,而选贤任能,这样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又何必劳神费力以代行百官的职责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