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宪问篇》14.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2023-12-27 08:00:50)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14.36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宪问篇》14.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注释】

公伯寮:公伯氏,名寮(《史记·仲尼子弟列传》作“僚”,一作“缭”),字子周。春秋末年鲁国人,与子路同做季氏的家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把公伯寮列为孔子弟子,且名列第二十四。《史记索隐》引谯周云:“疑公伯缭是谗愬[shuò]之人,孔子不责,而云‘其如命何’,非弟子之流也,太史公误。”程树德《论语集释》引《论语后录》曰:“寮与子禽同类耳。”余谓此如程门之邢恕(邢恕师从程颢和程颐,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被列入奸臣传),削其从祀可也,以《史记》为误则非也。

愬:同“诉”。

子服景伯:子服景伯,即子服何,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孟孙氏族人,与孟懿子(孔子的弟子)同辈。

《世本》子服氏:孟献子生子服孝伯(仲孙佗,谥孝,孝伯,字子服),其后为子服氏。孝伯生惠伯,惠伯生昭伯,昭伯生景伯。景是谥号。

夫子:指季孙。

惑志:指疑心,惑乱之心。

肆: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周礼·秋官·掌戮》:“凡杀人者,踣[bó]诸市,肆之三日。”周制杀人有陈尸三日之法,大夫以上尸诸朝,士以下尸诸市。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说:“季孙虽然已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我的力量还可以把公伯寮杀了陈尸街头示众。”孔子说:“道如果能够推行,这是天命;道如果将被废止,这也是天命。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学而思】

“命”可以看作是命运,可以认为是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势”,大势所趋的势,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所能移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孔子的道是行还是废,受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所影响,个人的影响微不足道。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通过下学而上达,明白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了解了天下大势。子路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孔子为了改变世俗的疾固,将无道变成有道,所以才“知其不可而为之”,孔门弟子受其影响,因此说“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参读: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篇》9.1)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篇》9.5)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宪问篇》14.32)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篇》14.35)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宪问篇》14.38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篇》18.6)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篇》1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