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宪问篇》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023-12-11 09:44:27)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篇》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注释】

为己:为了完善自己。

为人:为了出风头而炫耀。

【译文】

孔子说:“古时候的学者是为了提升自己而学习,今天的学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而学习。”

【学而思】

这几年记性越来越差,看过的书,合上书本之后就全然不记得读过些什么。《论语》每日都读,读了数百遍,竟然记不住一句完整的句子,甚是懊恼。最近读《曾国藩家书》,看到曾国藩写给四位弟弟的信,才明白何谓“古之学者为己”。

曾国藩说:“吾谓读书不求强记,此亦养身之道。凡求强记者,尚有好名之心横亘于方寸,故愈不能记。若全无名心,记亦可,不记亦可,此心宽然无累,反觉安舒,或反能记一二处,亦未可知。”

(曾国藩说:“我说读书不必强记,这也是养身之道。凡是强记的,还是有追逐名利的心思横亘在心中,所以更加记不住。如果没有追名逐利之心,记住也可以,记不住也可以,心中宽舒而没有负累,反而觉得安适舒坦,或许反而能记住一两处也未可知。”)

是啊,读书记不住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像竹篮打水,虽然滴水未存,却洗涤了自己。

【知识扩展】

程子(程颐)“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荀子·劝学篇》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rú]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é]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zá]。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译文】君子学习知识,要把所学听入耳中,牢记在心,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并表现在一举一动上;言语端正,行动温文,以从一而终为行事之准则。小人学习,只不过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嘴巴与耳朵间的距离不过四寸而已,这样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品德得到修养呢,又怎么能使自己变得完美呢?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善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是把学来的东西当做家禽、小牛犊一样的礼品来取悦别人,讨人欢喜。所以别人不问,自己却去告诉他,这叫作急躁;别人问一件事,却告诉他两件事,这叫做唠叨。急躁不对,唠叨也不对,君子回答别人,问一答一,君子的回应仿佛回声一般有问有答、对应得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