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路篇》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23-10-08 08:21:26)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篇》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释】

身正: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行都要端正。

不令而行:“令”是告诫;教导和训诫。上位者自身正了,不进行训诫也能影响他人效仿,上行下效。

【译文】

孔子说:“自身正了,不训诫也能使他人效仿;自身不正,即使经常训诫也没人听从。”

【学而思】

“令”不是政事中的命令,而是道德品质的教化。在上下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上位者自身正与不正,政令也能行得通,只有对他人思想品质的教化才需要上位者以身作则,如同今天告诫领导干部不要贪污腐败,需要上位者正人先正己。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父母言传身教,做到自身端正,家风就正,家风正了,下一代自然优秀。

参读: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篇》2.20)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篇》12.17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颜渊篇》12.18)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篇》12.19)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篇》13.13)

【知识扩展】

张居正《四书直解》: 令,是教戒。孔子说:“上之导下,以身不以言。若使伦理无不尽,言动无不谨,淫声美色不以乱其聪明,便嬖谀佞不以惑其心志,则身正矣。由是民皆感化,虽不待教令以驱使之,而自然迁善敏德,无敢有违背者。若其身不正,伦理不能尽,言动不能谨,声色乱其聪明,便佞惑其心志,则民心不服,虽教令谆切,使之为善,亦有不从者矣。”盖上之一身,下所视效,不能正己,焉能正人?所以《大学》论齐治均平,皆以修身为本,即是此意。有天下国家者,可不求端于身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