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篇》11.24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11.24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季子然: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三桓之一季氏的族人。
曾:竟,竟然,原来。
大臣: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大臣也。(唐·赵蕤[ruí]《长短经》)
【译文】谦虚谨慎、尽心竭力为人主办事,经常思索好的治国之道向人主建议,勉励君王恪守礼仪、勤政爱民;劝说君王眼光远大,胸怀大志,使其英明正确的地方更英明、更正确;对其不良的作风,有害的习惯千方百计加以纠正、挽救,能做到这些的,就是大臣。
不可则止: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礼记·曲礼下》)
【译文】为人臣之礼,在规劝国君过失时不要明言,要讲究方式、场合,不可有损其威严,如果多次规劝而国君仍不醒悟,臣子就可以离开他。
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事奉君主,如果多次与君主意见不合,还不肯辞职离开,那肯定是贪图俸禄。即使有人说他没有这个念头,我也不信。”
具臣:具,工具。臣,臣子。具臣是被主家当做工具的臣子。
唐·赵蕤《长短经·臣行》:“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沉浮,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译文】有的人当官只是为了拿俸禄,对本职工作敷衍应付,不当回事,随大流,跟着走,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就怕得罪人,就怕负责任,这种当官的,可名之曰“具臣”——滥竽充数而已。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称得上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问什么重要的事呢,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所谓大臣,要以仁道辅佐君主,如果仁道不能实行,宁肯辞职不干。现在仲由和冉求,只是卿大夫的家臣,可以算是具臣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能听从安排,什么事都按家主的命令去做吗?”孔子说:“弑父弑君,不仁不义之事,他们是不会听从的。”
【学而思】
子路和冉求都是卿大夫的家臣,而不是鲁国的臣子。孔子说子路和冉求是具臣,只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为了俸禄才去投靠季孙氏,后面“弑父与君,亦不从也”,是点明子路和冉求与具臣不同的是,违背仁义的事是不会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