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麻冕:麻织成的帽子,行冠礼所用。
纯:丝。
根据礼的规定,用麻做礼帽,需要两千四百缕经线。而麻线较粗,制作起来非常费工。丝线细,相比而言反而俭省。(朱熹《论语集注》:“麻冕,缁布冠也。纯,丝也。俭,谓省约。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
拜:拱手弯腰作揖或是跪拜礼。跪拜礼是由古代坐姿衍生出来的表示尊重的动作。随着等级制度日益森严,到了清朝发展到极致,跪拜成为了屈辱性陋习。
【译文】
孔子说:“用麻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丝制作(虽不合礼),但这样比过去节俭了,我赞成大家的做法。堂下作揖,这是礼制,现在都在堂上,我觉得这样太傲慢了,虽违反大众,我还是坚持在堂下作揖。”
【学而思】
孔子不是一个循规守旧的人,重视道德建设,对百姓有益的则继承,对百姓无益的则反对。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比如今日,道路对面碰到长辈,是跑过去打招呼呢?还是隔着马路招招手呢?或是视而不见?一个人的行为反映了个人的修养和礼节。
【知识扩展】
李泽厚《论语今读》:孔子对传统礼制,有坚持有不坚持,即所谓“经”(原则性)与“权”(灵活性)。以此例看来,涉及原则性而必须坚持的,大都属于直接联系内心情感的行为活动;可以不必坚持的,大多是纯外在的仪文规矩。如“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因废除祭祀仪式,直接关系孝的内心情感与行为,所以必坚持;而“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则表明一般地说纯粹外在形式的仪文并不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