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述而篇》7.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2023-03-16 08:52:47)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述而篇》7.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注释】

互乡:地名。

难与言:很难说话,不可理喻。

此句有两种读法:一是:互乡难与言,童子见。 互乡这个地方乡风民俗不好,很难沟通,一个童子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互乡难与言即俗语所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或者可以理解为很难与此地之人谈论等儒家思想。

二是:互乡难与言童子见。互乡有一个不可理喻的童子得到了孔子的接见。(两种读法各有道理,不过笔者还是比较赞同第二种读法)

与:赞许,鼓励。

唯何甚:,语气词,无意义。,什么。,过分。这有什么过分的?

洁己以进:洁身正己,追求上进。

保:追究,纠缠,抓住不放。

【译文】

互乡有一个不可理喻的童子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弟子们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这样做是鼓励他追求进步,不鼓励他退步,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人家洁身正己以求进步,就该鼓励他洁身正己之心,不要追究他的过去。

【学而思】

子曰:有教无类,只要有上进心,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通过接受教育,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子曰:过则勿惮改,做到知错能改,才会得到他人的尊敬。

参读:

《卫灵公篇》15.39子曰:有教无类。

《述而篇》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学而篇》1.8子曰:过则勿惮改。

《述而篇》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篇》7.22子曰: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罕篇》9.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卫灵公篇》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张篇》19.21子曰:更也,人皆仰之。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晋纪四·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夫细过谬妄,人情之所必有,而悉纠以法,则朝野无立人矣。近世以来为监司者,类大纲不振而微过必举,盖由畏避豪强而又惧职事之旷,则谨密网以罗微罪,使奏劾相接,状似尽公,而挠法在其中矣。是以圣王不善碎密之案,必责凶猾之奏,则害政之奸,自然禽矣。夫创业之勋,在于立教定制,使遗风系人心,余烈匡幼弱,后世凭之,虽昏犹明,虽遇若智,乃足尚也。

【译文】细微的过失,荒谬的言行,这是人的本性所难免的,但是全都要用刑法来矫正,那么朝野上下就没有人能够立身了。近世以来,担任监察的官员,大都不抓根本大事,却对微小的过失抓住不放,这大概是因为畏惧、躲避豪强却又担心荒废了职责,因此就谨慎地使法律周密,以搜罗微小的过错,使得上奏的揭发罪行的文状接连不断,表面看来是在为公事尽职,实际上却扰乱了法规。因此圣明的君王对那些琐碎细密的公事不感兴趣,而对于那些揭发了凶恶、奸诈大事的奏章则一定要过问,那么损害国家政事的邪恶的人或事,自然就被抓住了。创立基业的功勋,在于设立政令,制定规章,使得遗留下来的风尚能够使后人的心有所寄托;遗留下来的功业,能够辅助、纠正年小而又软弱的后人。后代能够凭借前代制定的法规,即使是昏庸的人,仍然能出明智的事情,即使是蠢笨无知的人,也如同有才智的人,使得后人足以得到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