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述而篇》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2023-02-26 08:02:02)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述而篇》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注释】

[wèi]:帮助,赞同。

卫君:卫出公,姬姓,卫氏,名辄[zhé],卫灵公姬元之孙、卫后庄公蒯聩之子。卫灵公去世后,姬辄继位,在外出逃的蒯聩与自己的儿子姬辄争夺国君之位。

伯夷、叔齐: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伯夷为长子,叔齐是三子。孤竹君年老,欲立三子叔齐继承王位,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不尊父命为由,遂逃出孤竹国;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

怨:怨悔。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指伯夷、叔齐兄弟让国,本是求仁的表现,既然让国而心安理得,已经得仁,就没有怨言了。

【译文】

冉有问子贡: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问老师。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会抱怨懊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怎么会怨悔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学而思】

子贡不问卫君,而问伯夷叔齐,是因为卫国父子之间争夺君位,伯夷、叔齐兄弟之间相互让国,一争一让形成鲜明对比。而且根据礼制,君子居住在一个城市,不非议管辖这个城池的大夫,更何况非议这个国家的君主呢。

朱熹《论语集注》: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故子贡不斥卫君,而以夷、齐为问。

不非其大夫

《荀子·子道篇》: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 谓子贡曰: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贡曰:汝何问哉? 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 吾将为女问之。子贡问曰:练而床,礼邪?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 谓子路曰: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女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

【译文】子路问孔子:鲁国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绢为父母进行周年祭祀时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子路出来后,对子贡说:我以为先生没有什么不知道,先生却偏偏有不知道的。子贡说:你问了什么呢?子路说:我问:鲁国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绢为父母进行周年祭祀时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先生说:我不知道。子贡说:我将给你去问问这件事。子贡问孔子说:披戴白色熟绢为父母进行周年祭祀时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孔子说:不合礼。子贡出来,对子路说:你说先生有不知道的事吗?先生却偏偏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你问方式不对,根据礼制,住在这个城邑,就不非议管辖这城邑的大夫。

【知识扩展】

父子争位:卫灵公三十九年496,蒯聩刺杀卫灵公宠姬南子失败,灵公大怒,蒯聩被逐逃往宋国,后又投奔晋国赵氏。卫灵公四十二年493,灵公去世,灵公夫人让灵公幼子公子郢承灵公之意即位,公子郢却拥立太子蒯聩之子姬辄为国君,是为卫出公。同年六月乙酉,晋国赵简子送太子蒯聩回卫国,想让太子蒯聩即位,卫人不同意(赵简子与卫灵公有夙仇),发兵击退赵简子。卫出公十二年481,孔悝的母亲伯姬蒯聩的姐姐与人谋立蒯聩为卫君,胁迫孔悝弑出公,出公闻讯逃至齐国。出公之父蒯聩立,是为卫庄公。

蒯聩父子争夺国君之位期间,孔子正在卫国。《孔子年谱》:卫出公四年(前488年,鲁哀公七年),孔子六十四岁,孔子在卫。卫出公九年(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岁,孔子返回鲁国。

孔子在卫国期间,孔门众弟子大多都跟随左右,其间就有子路。在《子路篇》13.3章中,子路问孔子:卫国国君想请您出来执政,您首先做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必也正名乎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想要正的是蒯聩与姬辄父子之名。钱穆《孔子传》说:蒯聩欲弑其母,父卒不奔丧,又率仇敌以侵宗邦,此三不孝。”“卫出公以子拒父,其心当自有不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