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1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用之则行:“用”,需要。“行”,做。
舍之则藏:“舍”,不用。“藏”,离去。
有是夫:“是”指能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首先要有这个能力才能做到“用之则行”,其次知道取舍,才能做到“舍之则藏”。钱穆《论语新解》:“身无道,则用之无可行,舍之无可藏。用舍在外,行藏在我。”
子行三军:“行军”指用兵,统帅三军。《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谁与:“与”,跟;和;同;一起。
暴虎冯[píng]河:“暴虎”,徒手搏虎;“冯”同凭,过河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死而无悔:至死也不追悔,形容态度坚决。
临事而惧: “惧”,戒惧。遇事谨慎戒惧。不是害怕、畏惧,有“善用兵者,不虑胜,先虑败”的意思。“临事而惧”比喻遇到事情应谨慎对待,做事要分析、考虑,谋划得充分才能成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出仕为国家效力;当国家不需要的时候,则回家隐居,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子路问道:“如果老师您统率三军,会找谁共事呢?”孔子说:“那种徒手搏虎,赤足过河,有勇无谋且致死也不悔改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会找那种遇事谨慎,善于谋划来取得成功的人共事。”
【学而思】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与孔子所云“无可无不可”是一个道理,出仕为官则行仁德于天下,回家隐居也能修己安人,传承先贤文化。“用之则行”还要自身能行,“舍之则藏”也需要自身能藏,德行、格局、能力缺一不可。
子路做事果断,有统帅三军的能力,但是性格鲁莽,遇事冲动,孔子劝诫子路遇事需谨慎,慎言慎行。后来,子路出任卫国大夫孔悝[ku]的家宰,卫国内乱,子路还是因为性格冲动,死而无悔的性格,为救援孔悝,被卫后庄公蒯聩杀死。
参读:
《微子篇》18.8 子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公冶长篇》5.8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雍也篇》6.8 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先进篇》11.13 子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先进篇》11.22 子曰:“由也兼人,故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