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1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注释】
原思:原宪,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子弟子。原宪出身贫寒之家,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卫国草泽中,茅屋瓦牖[yu],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
宰:家宰,孔子为鲁国司空、司寇时,任命原宪为家宰。
与之粟九百:按照礼制给与食禄九百。九百是九百斗,还是九百斛,无法考证。《史记·孔子世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如果“六万”是六万斗,孔子的俸禄则太多,原思的食禄有些少,若是九百斛,又有些多。
孔子为鲁国司寇,爵位是下大夫,《汉书·食货志》述魏·李悝云:“大夫之宰当上士”。原思为孔子家宰,食禄相当于上士,上士倍中士,应得四百亩之粟。
《礼记·王制篇》:“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也。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上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
辞:推辞不受。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译文】君子推辞尊贵的职位而不推辞低贱的职位,推辞丰厚的俸禄而不推辞微薄的俸禄,社会秩序就不会混乱。“浮”是超过,“食”是俸禄,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和贪污差不多少;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以算得上是廉洁。因此,古代有道德的君子宁肯让自己的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意俸禄超过自己的贡献和能力。
【译文】
原思给孔子当家宰时,孔子按照礼制给他九百的俸禄,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你要是嫌多,可以赠与你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
【学而思】
孔子不但考虑到了原宪的家境贫穷,还考虑到了他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们生活窘迫。前后两章对比,可以看出孔子的不同态度,不要“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
《增广昔时贤文》:“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译文】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应当去求那些真正的男子汉;接济别人时,应当接济那些急需接济的人。干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像甘露一样甜美;酒醉之后,再添杯还不如不添。
【知识扩展】
“原宪居鲁”
《韩诗外传·卷一》: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cí]以蒿莱,蓬户瓮牖[wèng yu],桷[jué]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肥马,衣轻裘,中绀[gàn]而表素,轩不容巷,而往见之。原宪楮[ch]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zhng]决。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原宪仰而应之曰:“宪闻之: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宪,贫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车马之饰,衣裘之丽,宪不忍为之也。”子贡逡[qn]巡,面有惭色,不辞而去。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沦于天地,如出金石。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故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身且不爱,孰能忝[tin]之。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译文】原宪住在鲁国,房屋四周围着土墙,茅草盖的屋顶,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拿桑树条做成门轴。下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地下湿滑,原宪端正地坐在里边弹琴唱歌。子贡坐着马车,穿着华贵的衣服,里红外白。车盖大的小巷子过不去,只能徒步去见原宪。原宪戴着楮树皮所制的帽子,拄着藜木的拐杖来开门。想把帽子戴正,不料帽带子一碰就破了;想把衣襟拉一下,不料一拉就把袖子拉破,胳臂肘露出来了;想把鞋子穿上,不料一提鞋,鞋就裂开。子贡说:“哎呀,先生你得了什么病吗?”原宪抬头笑着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穷,学习的东西却不能付诸实践叫做病,现在我是贫穷,不是有病。要是趋世而行,结党为友,所学为求炫耀于人,所教但求显扬于己,仁义的奸慝,车马的华饰,这是我所不愿去做的。”子贡徘徊不敢进,脸上露出惭愧的表情,惭愧的忘了告辞就离开了。原宪拄着拐杖,唱着《商颂》慢慢往回走。歌声充满天地,好像金石发出的声音。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所以修身养志的人能忘掉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尚且不能诱惑他,又有谁能够侮辱他呢。《诗经》说:“我的心不是一块石头,不能任人随便转动。我的心不是一张席子,不能任人随意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