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佾篇》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022-07-24 16:09:28)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篇》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关雎》:《诗经》首篇,《国风·周南·关雎》。

乐而不淫:是过度,如淫雨霏霏,意思是连绵不断的雨纷纷洒落,雨下得太多了。这里引申为放纵,乐而不淫意思是快乐而不放纵。

哀而不伤:,悲哀;,伤害自身。悲哀而不过度,不伤害自身。形容感情有节制。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或不及的地方。

【译文】

孔子说《关雎》诗篇,快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过度。

【学而思】

本章言,礼和乐相辅相成,古人通过礼乐来提升身心修养。是过度、过分。朱熹《集注》曰: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乐而不淫是快乐但不过度,哀而不伤是哀痛而不过度,就两句是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对感情的控制要适度,都不要过分,要有所节制。

【知识扩展】

《礼记·乐记》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译文】君子说:礼乐须臾不可离身。致力于以乐来陶冶内心,那么平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心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有了平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心就自然感到快乐,感到快乐就会心神安宁,心神安宁就能使德行长久,德行长久就会被人如天和神一样敬仰。天虽不言而四季的交替从不失信;神虽不怒而自有威严,这就是致力于以乐来陶冶内心的结果。

致力于以礼来规范自身,就会显得庄重恭敬,庄重恭敬又会使人感到威严。如果内心有须臾的不和谐、不快乐,那么鄙卑诈伪的念头就会乘隙而入;如果外貌有须臾的不端庄,轻易怠慢的念头就会乘隙而入。所以说,乐是影响人的内心的;礼是影响人的外在仪容的。乐追求的是和,礼追求的是顺。内心和谐而外貌恭顺,那么民众只要看到他的表情就不会与他相争了,只要望见他的仪容就不会有轻慢之心。因此德行润泽于内心,民众没有听从的,行为符合礼,民众没有不顺从的。所以说:致力于礼乐之道,以礼乐之道来治理天下,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