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定公:鲁定公,姬姓,名宋,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在位15年。鲁定公是鲁昭公的弟弟,鲁昭公在位期间,“三桓”专权,鲁昭公25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内乱,三桓取得胜利,鲁昭公被迫离开鲁国,流亡到齐国。在齐国待了七年,死在齐国。三家就把昭公的弟弟定公立为国君,鲁定公继位后,大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
定公十年,孔子任大司寇,定公十二年,孔子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与三桓的矛盾日益加深,定公十三年,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多日不理朝政,举行郊祭后没有按照惯例送祭肉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孔子,孔子失望之下离开鲁国,开始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旅程。
使:差使,差遣。
事:事奉。
忠:尽心尽责。
【译文】
鲁定公问:“国君差遣臣下,臣下事奉君主,该怎么做?”孔子回答说:“君主差遣臣下应该符合礼,臣下事奉君主应该尽心尽责。”
【学而思】
秦汉大一统以后,儒家思想被曲解,才有了上尊下卑一说,先秦时代的君臣关系,虽然有上下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不是权力制约的关系,而是靠“礼和忠”来维持。“君使臣以礼”可以看成今日的雇佣关系,公司领导要按照合同上规定的待遇来对待员工,不但要尊重员工的个人尊严,该有的福利待遇也一样都不能少。“臣事君以忠”则可以看成员工签订雇佣合同之后,工作就要尽心尽责,不能在单位拿薪水混日子。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古代的君臣关系涉及个人的道德修养、各种礼节规定等方方面面。
《千字文》:“坐朝问道,垂拱平[pián]章。”君臣坐朝论道是从秦朝开始,秦以前的君臣上朝则是“立朝垂拱”,君臣关系是平等的。君坐臣立是从宋朝开始,上朝叩拜是从明朝开始,跪拜奏事是从清朝开始。(《公冶长篇》5.8赤也,束带立于朝。)
《先进篇》11.24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所谓大臣,要以仁道辅佐君主,如果仁道不能实行宁肯辞职不干。)
《宪问篇》14.2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问如何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国君,国君有错可以直言进谏,国君的命令不合情理,可以违背不执行。”)
【知识扩展】
《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hóu]。”
【译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看待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心腹;君主看待臣子如同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常人;君主看待臣子如同尘土草芥,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强盗仇敌。”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上尊下卑、天尊地卑”本是“崇天卑地”,崇是高,卑是低。出自《易传·系辞上·第七章》:“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智慧要高瞻远瞩,行动却要懂得谦卑,效法天的崇高,效法地的谦卑),秦汉大一统以后,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被曲解,随着“三纲五常”的提出,才有了“君为臣纲”这样的上下尊卑观念。
《千字文》:“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君主和大臣们坐在朝堂上,讨论治国之道,他们垂衣拱手商量政事,使天下太平,政绩彰明。
(“平”的意思是辨别之义,平、便、辨三字互为通假,义为辨别,“章”通"彰",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平章[pián zhng]源自《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百官。“平章百姓”指辨明各官员的职守。)
《资治通鉴·唐纪十一·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君集之破高昌也,私取其珍宝;将士知之,竞为盗窃,君集不能禁,为有司所劾,诏下君集等狱。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以为:“高昌昏迷,陛下命君集等讨而克之,不逾旬日,并付大理。虽君集等自挂网罗,恐海内之人疑陛下唯录其过而遗其功也。臣闻命将出师,主于克敌,苟能克敌,虽贪可赏;若其败绩,虽廉可诛。是以汉之李广利、陈汤,晋之王浚,隋之韩擒虎,皆负罪谴,人主以其有功,咸受封赏。由是观之,将帅之臣,廉慎者寡,贪求者众。是以黄石公《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急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伏愿录其微劳,忘其大过,使君集重升朝列,复备驱驰,虽非清贞之臣,犹得贪愚之将,斯则陛下虽屈法而德弥显,君集等虽蒙宥而过更彰矣。”上乃释之。
【译文】侯君集攻破高昌时,曾私自掠夺大量的珍奇宝物;手下的将士知道,竞相偷盗,侯君集不能禁止,被有关官署弹劾,太宗下诏将侯君集等人拿入狱中。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奏疏,认为:“高昌王昏庸腐败,陛下命侯君集等人讨伐并攻克他们,没过十天,又一并宣付大理寺。即使君集等人自投罗网,也恐怕国内人怀疑陛下只知记录其过错而遗忘其功劳。我听说受命出师的将领,主要是为了战胜敌人,如果能战胜敌人,即使贪婪也可赏赐;如果战败,即使清廉也要惩罚。所以汉代的李广利、陈汤,晋代的王浚,隋朝的韩擒虎,均身负罪过,君主以其有功于当朝,都给予封赏。由此看来,将帅等武臣,廉正谨慎的属少数,贪婪不检点的居多。所以黄石公《军势》中说:‘用将士们的智慧,用他们的勇武,用他们的贪婪,用他们的愚直,故而有智慧的人乐于立功建业,勇武的人喜欢实现自己的志向,贪婪的人急于得到他的利益,愚直的人不考虑生死。’希望陛下能够记住他微小的功劳,忘记其大的过错,使侯君集能够重新升列朝班,再次供陛下驱使,即使不是清正的大臣,也算得到了贪愚的将领,这样,陛下虽然有亏于法律却使德政更加显明,君集等人虽然承蒙谅宥而其过失也更加明显了。”太宗于是开释了侯君集等人。
又有告薛万均私通高昌妇女者,万均不服,内出高昌妇女付大理,与万均对辩。魏徵谏曰:“臣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今遣大将军与亡国妇女对辩帷箔之私,实则所得者轻,虚则所失者重。昔秦穆饮盗马之士,楚庄赦绝缨之罪,况陛下道高尧、舜,而曾二君之不逮乎!”上遽释之。
【译文】又有人上告薛万均私通高昌女人,薛万均不服,太宗下令将高昌女人交付大理寺,与万均当面对质。魏徵劝谏说:“我听说过‘君主对待臣下用礼节,臣下便会以忠诚事奉君主。’如今陛下让大将军与一个亡国的女子当堂对质男女私情,情况属实的话则得到的很轻微,不属实则失去得很严重。从前秦穆公给盗马的野人喝酒,楚庄王赦免因调戏宫姬被扯断帽缨的臣下,最后都得到加倍的回报,难道陛下道高于尧、舜,而却赶不上秦穆公、楚庄王二人吗?”太宗急忙释放了薛万均及高昌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