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佾篇》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022-07-14 16:03:47)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八佾篇》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

[dì]: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祭祀最早的血脉祖先,如周族祭祀的最早祖先是弃(后稷),商族祭祀的最早祖先是契[xiè]。祭祀之前沐浴更衣,斋戒十一天,前七天叫散斋,来安定心志;后三天叫致斋,使心志整齐划一,然后才可以与神灵沟通。

灌:是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斟酒浇地降神。把酒献给接过酒不饮,灌地降神,同时配有音乐和舞蹈。(尸:古代祭祀时,生者因不忍见至亲之不在,乃以活人代表死者接受祭礼,甚至享用祭品)

【译文】

孔子说:禘礼的仪式,自灌礼以后,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学而思】

古代的形式主义,只保留了灌礼的形式,忘记了礼的根本,没有观看的必要。

【知识扩展】

朱熹《论语集注》:灌者,方祭之始,用郁鬯[chàng]之酒灌地,以降神也。鲁之君臣,当此之时,诚意未散,犹有可观,自此以后,则浸以懈怠而无足观矣。

鲁国君臣在行灌礼之前,心意还比较诚恳,自灌礼以后,就开始懈怠了,心中没有了诚意,想着赶快结束离开,对各项祭礼应付了事。《八佾篇》3.12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最主要的是心意真诚,没有诚意的祭祀没有意义。

《礼记·祭统篇》: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

【译文】祭礼,不是外界有什么东西强迫你这么办,而是由衷地出自人的内心。人们心中感念着亲人,就通过祭礼的进献加以表达。

刘宝楠《论语正义》、何晏《论语集解》认为禘礼是用来祭祀周公的,而鲁国后来用来祭祀鲁国的历代君王,僭越了禘礼。

《礼记·祭统篇》: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

【译文】从前周公为周代天下的巩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周公去世以后,周成王、周康王追念周公的不朽功勋,而打算在诸侯之中格外尊重鲁国,所以特赐鲁国可以提高其祭祀规格,具体地说,就是在郊外可以祭天,在太庙里可以以谛礼祭周公。以谛礼祭周公时,乐工登堂所唱的《清庙》,管乐队在堂下演奏的《象》,舞者手执红色盾牌和玉做的斧锁所跳的《大武》之舞,还有由八列舞队所跳的《大夏》之舞,这些统统都是天子才能使用的乐舞。为了褒奖周公,所以把这一套天子乐舞赐给了鲁国。周公的子孙继承了这一套东西,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就是为了颂扬周公之德,同时又提高了鲁国在诸侯中的地位。

何晏《集解》孔安国曰:禘祫[dì xiá]之礼,为序昭穆,故毁庙之主及群庙之主皆合食於太祖。灌者,酌郁鬯[chàng]灌於太祖,以降神也。既灌之後,列尊卑,序昭穆。而鲁逆祀,跻[j][x]公,乱昭穆,故不欲观之矣。

(昭穆:是祭祀的时候祖先排列的次序,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跻[j]僖公:闵公和僖公分别是鲁庄公的两个儿子,鲁庄公死后,嫡长子闵公被立为国君,闵公死后庶子僖公才被立为国君。祭祀排序应该是先闵公,后僖公。后来鲁国一些臣子为了讨好僖公的儿子鲁文公,把僖公牌位升到闵公之上,这叫逆祀,乱昭穆。

灌礼之前是祭祀周公,灌之后是祭祀鲁国历代国君,祭祀周公合乎礼,祭祀鲁国的国君用禘礼是不合乎礼的,所以孔子说不欲观之。祭祀鲁国历代国君,鲁国又发生逆祀,乱昭穆的事,又是孔子不欲观之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