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莫远忧
莫远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11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佾篇》3.7子曰:君子无所争

(2022-07-11 09:16:40)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八佾篇》3.7子曰:君子无所争

【注释】

射: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礼为大射;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为宾射;平时宴饮之射为燕射;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为乡射。

[y]:古代的拱手礼,表示恭敬,谦让。

下而饮:失败的一方被罚喝酒。详见《仪礼·乡射礼 》。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可争的。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在射礼上争一争。双方互相揖让上场,结束后再互相揖让下场,失败者被罚饮酒。这争也是君子之争。

【学而思】

古人通过射礼和乐礼,能够看得出一个人的内在德行,举行射礼,必有乐礼相配合,所以才有必也射乎一说。

《礼记·射义篇》:“故射者,进退周还[xuán]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译文】参加射礼的人,进退周旋都要符合礼仪规定,内心端正,外表挺直,然后手持弓箭才能稳定牢固。手持弓箭稳定牢固,然后才可以指望射中。所以说,从参加射礼之人的外在举止就可以看得出他的内在德行。

《礼记·射义篇》曰: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射礼,包含了仁的道理。射箭首先要端正自身,内心端正了才把箭发射出去,射出后没有射中,不抱怨胜过自己的人,应该回过头来检讨自己。孔子说:君子之间没有什么可争的,举行射礼的时候就要争一争了。双方互相揖让上场,结束后再互相揖让下场,最后由胜者罚不胜者饮酒。即使是争也是君子之争。

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g]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诗》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译文】孔子说:参加射礼的人怎样射箭?又怎样使乐礼和射礼相配合?循着音乐的节奏发射出箭矢,发射出箭矢而能不失箭靶的中心,大概只有贤者才能做到吧!如果是不肖之人,他怎么能够射中靶心呢?《诗经》上说: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就是求的意思。祈求射中目标以辞让奉养之酒。酒,是用来养老的,是用来养病的。祈求射中靶心而免去罚酒,实际上就是免去了非老非病而受他人奉养。

孔颖达疏:酒既养老,又以养病,今射者非病非老,故求射中以辞让此爵者,辞让见养老也,不敢当其养礼也。

酒在古代是用来养老,用来养病的,非老非病而被人奉养,君子认为是可耻的,因为射礼上失败了会被罚酒,所以君子在射礼上才要争,这是君子之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