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信:诚信。
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
軏[yuè]:古代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没有輗、軏就无法套住牲口。
輗用于大车(牛车),一般用来载物。軏用于小车(马车),用来载人。
朱熹《论语集注》:“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輗,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軏,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这样的人可以做什么?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车子靠什么行走呢?”
【学而思】
《论语》中多次提到“信”,“诚信”是儒家的重要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个人要讲诚信,集体也要讲诚信。放在个人层面,是诚实守信,放在集体、国家层面,则是公信力。为政者要有远见,政令不能朝令夕改。《颜渊篇》12.7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无法立足了。
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诚信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以诚待人,以信交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我们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诚信”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安州别驾刘子玄卒。子玄即知几也,避上嫌名,以字行。
【译文】安州别驾刘子玄去世。刘子玄即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为避玄宗皇帝李隆基之讳而以字行于世。
著作郎吴兢撰《则天实录》,言宋璟激张说使证魏元忠事。说修史见之,知兢所为,谬曰:“刘五殊不相借!”兢起对曰:“此乃兢所为,史草具在,不可使明公枉怨死者。”同僚皆失色。其后说阴祈兢改数字,兢终不许,曰:“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
【译文】著作郎吴兢(著名史学家,代表作《贞观政要》)撰修了《则天实录》,其中记载了宋璟激励张说为魏元忠作证的真实经过。张说在修史时见到了这段记载,心里知道是吴兢所写,嘴里却故意说道:“刘五(即刘知几)在修史时对我一点都不帮忙!”吴兢马上站起来回答说:“这一段是我吴兢写的,所有的草稿都还在,我不能让明公您错怪了已经死去的刘子玄。”在座的同僚听了这话全都大惊失色。后来张说私下里请求吴兢将这段记载略改几字,吴兢始终没有答应,他说:“我要是按您的要求去做,《则天实录》就不再是秉笔直书的信史,将何以取信于后人呢!”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是岁,黑水靺鞨[mò hé]遣使入见。上以其国为黑水州,仍为置长史以镇之。
【译文】这一年,黑水靺鞨派使节到长安晋见唐玄宗。唐玄宗将黑水靺鞨国设置为黑水州,仍设置长史镇守这个地区。
勃海靺鞨王武艺曰:“黑水入唐,道由我境。往者请吐屯于突厥,先告我与我偕行;今不告我而请吏于唐,是必与唐合谋,欲腹背攻我也。”遣其母弟门艺与其舅任雅将兵击黑水。门艺尝为质子于唐,谏曰:“黑水请吏于唐,而我以其故击之,是叛唐也。唐,大国也。昔高丽全盛之时,强兵三十余万,不遵唐命,扫地无遗。况我兵不及高丽什之一二,一旦与唐为怨,此亡国之势也。”武艺不从,强遣之。门艺至境上,复以书力谏。武艺怒,遣其从兄大壹夏代之将兵,召,欲杀之。门艺弃众,间道来奔,制以为左骁卫将军。武艺遣使上表罪状门艺,请杀之。上密遣门艺诣安西;留其使者,别遣报云,已流门艺于岭南。武艺知之,上表称:“大国当示人以信,岂得为此欺诳?”固请杀门艺。上以鸿胪少卿李道邃、源复不能督察官属,致有漏泄,皆坐左迁。暂遣门艺诣岭南以报之。
【译文】勃海靺鞨王大武艺认为:“由黑水靺鞨前往唐朝,要路经我的辖境。过去他们向突厥请求派驻吐屯时(吐屯,古代突厥官名。为监察之官,职司相当于唐代御史。),都事先告诉我并且和我一起行动;如今他们不告诉我就请求唐朝派官员,这必定是想与唐朝一起谋划,从腹背两面来夹攻我。”于是,大武艺派他的同母弟弟大门艺和舅父任雅率军进攻黑水靺鞨。大门艺曾经在唐朝当过质子,他规劝大武艺说:“黑水靺鞨向唐朝请求派官员,而我们因为这个原因而进攻它,这分明是反叛唐朝。唐朝是个强大的国家,过去高丽国在全盛时期,有三十万精兵,不遵从唐朝的命令,最后落得个亡国的下场。何况我们的军队还不到高丽国的十分之一二,一旦与唐朝结下怨仇,那面临的就是亡国的结局了。”大武艺没有听从他的话,强行派大门艺去进攻黑水靺鞨国。大门艺到了边境,又送书信竭力劝谏大武艺。大武艺大怒,派他的堂兄大壹夏代替大门艺率领军队,并召大门艺回去,想杀死他。大门艺抛下军队,走偏僻小路投奔唐朝,唐玄宗下令任命他为左骁卫将军。大武艺派使节上表,列数大门艺的罪状,请唐玄宗杀了大门艺。唐玄宗秘密地派大门艺到安西去,同时设法留住了大武艺的使节,另外又派人对大武艺说已将大门艺流放到岭南。大武艺知道实情,又上表声称:“大国理当待人以诚,取信于人,怎么能做这种欺诈骗人的事?”坚持请求唐玄宗杀掉大门艺。唐玄宗认为鸿胪少卿李道邃和源复没能监督好下属官员,导致将有关大门艺的情况泄漏出去,于是把他们都降了职,又派大门艺暂时到岭南去,以便敷衍大武艺。
臣光曰:王者所以服四夷,威信而已。门艺以忠获罪,自归天子;天子当察其枉直,赏门艺而罚武艺,为政之体也。纵不能讨,犹当正以门艺之无罪告之。今明皇威不能服武艺,恩不能庇门艺,顾效小人为欺诳之语以取困于小国,乃罪鸿胪之漏泄,不亦可羞哉!
【译文】臣司马光曰:“帝王之所以能使四方小国敬服,靠的是威望和信誉。大门艺因为忠诚而获罪,只好独自归附大唐天子;唐天子理应明察事情的曲直,奖赏大门艺,惩罚大武艺,这是治理政事的根本原则。对大武艺纵然不能讨伐,也应当严正地告诉他大门艺无罪。如今,唐玄宗的威望不能使大武艺降服,恩泽又不能庇护大门艺,只是效法小人说一些欺诈骗人的话,以至在小国面前陷入窘困的境地,却怪罪鸿胪寺的官员泄露秘密,这不是太羞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