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
攻:同“功”。致力学习或研究。
异端:“异”指怪异。怪异邪说,不正确的思想言论。也指事物的两端。
【译文】
孔子说:“研究怪异邪说,那是有害的。”
【学而思】
“攻乎异端”有两层意思,一是为了名望而研究歪理邪说,迷惑众人。二是偏执一端,不符合中庸之道。承接上一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知识扩展】
《中庸·第十一章》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寻求隐僻的道理,做出怪异的行为,即使能引起后世的称述,我也不会这样做。)
《资治通鉴·唐纪八·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上尝谓奕曰:“佛之为教,玄妙可师,卿何独不悟其理?”对曰:“佛乃胡中桀黠[jié xiá],诳耀彼土。中国邪僻之人,取庄、老玄谈,饰以妖幻之语,用欺愚俗,无益于民,有害于国,臣非不悟,鄙不学也。”上颇然之。
【译文】太宗曾对傅奕说:“佛作为宗教,道理玄妙可以师法,为何唯独你不明悟其道理?”傅奕答道:“佛教是胡族中善于诡辩理论之人,歪曲佛法而欺骗迷惑于西域。中国的一些邪僻之人,择取庄子、老子玄谈理论,用妖幻之语加以修饰,用来欺蒙愚昧的民众,这既不利于百姓,更有害于国家,我不是不能明悟,而是鄙视它不愿意接触它。”太宗颇以为然。
(注:佛学不是异端,老、庄玄谈也并非老、庄正统,而是学习佛法、老子、庄子的人不求甚解,没学明白,往异端的方向发展,如同《易经》中易理与占卜的区别一样。)
《资治通鉴·唐纪十八·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太子洗马刘讷言常撰《俳谐[pái xié]集》以献贤,贤败,搜得之,上怒曰:“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乃进俳谐鄙说,岂辅导之义邪!”流讷言于振州。
【译文】太子洗马刘讷言曾经撰写《俳谐集》献给李贤;李贤的事情败露,被搜查出来。唐高宗十分恼怒,说:“用《六经》教人,还恐怕不能感化,竟然进献戏谑取笑之类鄙俗杂说,哪里是辅导太子的用意!”于是将刘讷言流放振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