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而篇》1.7子夏曰:贤贤易色

(2022-05-31 07:53:01)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篇》1.7子夏曰:贤贤易色

【注释】

子夏:姓卜b,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小孔子四十四岁,位列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以文学著称,曾为莒[j]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

贤贤易色:承接上一章“泛爱众,而亲仁。”遇到贤德的人而肃然起敬,改变自己的神态,向他学习。第一个贤是动词,有尊重,崇尚之意。第二个贤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是改变。是神色、态度、形色。

《学而篇》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篇》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竭其力:用尽全部的力量,形容做出最大努力。竭尽全力还要懂得量力而行,不能因为孝顺父母,而去做坏事,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事君:是尊称,并不单指君主。事君即为人做事。

致其身:是集中身心于某一方面。致其身即专心致志,尽职尽责。

事君能致其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含义大致相同。

【译文】

子夏说:因尊崇贤人而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向他学习;事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为人做事能专心致志、尽职尽责;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这个人很有学问。

【学而思】

古人所谓的好学是注重提升道德修养,而不是文化知识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一个人做到了贤贤易色,则是好德之人,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则是尽孝之人,做到事君能致其身,是尽忠之人,做到好德、尽孝、尽忠,并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才是好学之人。

参读《雍也篇》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知识扩展】

李泽厚《论语今读》:在《论语》以及在儒学中有广狭两义。狭义才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指学习文献知识,相当于今天的:读书、研究等等,孔门当然也非常重视。但整体讲来,孔门更强调的是广义的,即德行优先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

 

《周书·列传·卷四十五》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译文】找个教书本上知识的老师很容易,找个教你怎么做人且以自己的行为教导你的老师很难。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

【译文】陈国少年魏昭向郭泰请求说:“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但传授做人道理的老师却难遇到。我愿意跟随在您的身边,给您洒扫房屋和庭院。”

 

南怀瑾《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六、对学校教师讲话 ——03、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中国《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有两种,一个是经师,一个是人师。古代所谓经师,是教各种各样知识学问的。下自现在的幼儿园、小学老师,上至大学里教硕士、博士的大教授,不过是传播知识的经师而已。我也做过大学教授多年,也带过硕士生、博士生,从我手里毕业的硕士博士很多。我说小兄弟啊,告诉你吧,学位一定让你通过,恭喜你,不过你尽管拿到博士学位,这个学位是骗人的,拿这张文凭骗饭吃,学问还谈不上。学问连我都没有,活到老,学到老,学者效也,这个效果在哪里?很难了。

我常常说,现在的教育哪有老师啊?我在大学里上课,派头很大,大家都晓得南老师来上课,同学们喊立正啊,我说请坐,请坐。因为我真怕,为什么怕?我二十一岁起带兵,上场校阅,统统是这样,满校场几千人,喊立正,司令官万岁。那时自己留个胡子,冒充四五十岁,自己觉得好高好伟大啊!可是一年以后我就领悟到了,这是什么狗屁的事!这是唱戏嘛!万人敬仰,一呼百诺,这个威风大吧!只要出个声,大家都害怕了;眼睛看看茶杯,好几杯茶就来了,这个味道一般人觉得很好过啊!可是我已经领悟到了,这没有道理。

那个时候都是勤务兵为长官添饭,而我吃完了自己添,服侍我的勤务兵看到都傻了,他说大家都是这样,你怎么不让我添饭?你不要我了啊?我说没有啊!我是人,你也是人,我有两只手可以做;我现在做官,你给我添饭,我老了谁给我添饭?我不能浪费我的手不用啊!我需要的时候再叫你添。这同教育都有关系。所以我带兵的时候,兵跟我就是兄弟。对兵讲话,不像跟你们讲话,对兵讲话很简单,“他妈的”,你以为那是骂人吗?有时候那是奖励的话。这些兵多数是文盲,没读过书,要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对他们讲话,那要他的命了,他才懒得听。你娘的,我妈的,他就懂了。这也是教育。

刚才讲“经师易得”,传播知识容易;“人师难求”,人师是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孩子们效法,这叫人师。大家想想,我们在座的都受过教育,由幼儿园到初高中、大学,请问哪个老师给你印象最深刻?有几个是你最敬佩的?我想很少。例如我学拳术武功,有八九十个老师,少林、武当,十八般兵器我都学过。我对于学武的老师都很恭敬,后来到台湾还碰到一两个,他看到我好高兴,我请他到家里吃饭。他爱喝酒,我请了一次就再也不敢请了。他一餐饭吃了六个钟头,慢慢喝酒,就谈那一些讲过的事;他希望我在台湾恢复武术的教育。这个老师专学武的,没有文化基础。

    我学文的老师,差不多也有一百多个,而且有前清的举人,有功名的。真正的老师,我只有一个袁老师,另外还有一两个学文的老师。我现在提一个问题,也给你们参考,我们大家反省,那么多的老师中,能影响自己一生,值得效法、敬佩、敬爱的,能够一想就想起,想起他就跟想到自己父母一样的,有哪些?我想大家跟我一样,从小受教育到现在,多少老师都忘掉了,为什么?“人师难求”。现在我们做人家的老师了,注意,要给受教育的孩子们留下你的影像。说了半天乱七八糟的话,我就是解释“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两句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