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舟侧畔千帆过,2.0创新砥砺行

(2022-09-30 13:06:32)

沉舟侧畔千帆过,2.0创新砥砺行

为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国家信息化发展要求,整体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依据《五大连池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市教师进修校培训部和信息部的引领下,并结合我校实际,深入开展了此项工作,今天在这里做以汇报。

一、高度重视,认真规划

1.加强组织领导

自项目启动开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严格制定“一划两案”,保证2.0项目的全面铺开和整校推进。并于2021423日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了启动大会,学习各项方案要求。会后组织分管信息技术工作的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相关活动开展的时间、内容、形式、成果等细节工作。

2.明确分工

为有效落实此项培训,使所有教师在研修活动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学校建立了2.0专项办公室,成立了各团队,具体负责操作落实此项研修活动。分别成立了校长领衔,业务校长、业务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构成的信息技术管理团队,具体负责我校信息技术培训整体工作。组建了有业务校长、教研组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构成的信息化指导团队,以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做好信息技术应用实践工作,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科学思品综合组、音体美组等信息化教研团队,成员由教导处人员和各教研组长组成,具体负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课、微能力点实践课等课例活动。

3.团队协作,整校推进

在学校信息化各团队的协作下,结合研修计划培训内容,将研修活动进一步明细化、具体化。学校跨四个维度,确定9个微能力点,指导教师跨三个维度,选择个人研究3个微能力点,保证了学校所选能力点都有教师学习。我们相继又以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分别研修25学时(线上:选择三个微能力点、观课计时;线下:学校发布校内研修活动、发布公告、发布研修规划、教师设计上传自我评估、设计上传信息化教学设计、设计上传课堂分析报告、 设计上传课堂反思),并结合学科特点确定5个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科思综合、音体美综合)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的加以实施。在研修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学校确定的5个教研组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他们既要按学校要求严格推进项目实施,还要及时处理、反馈组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将问题提交指导团队后,进行问题整合与技术指导,能使教师在研修过程中及时纠正个人错误,使得个人能力稳步提升。

、狠抓落实,促进研修

1.重视监管落实,扎实开展培训

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合理有效的监管。学校监管人员主要分为:校级主管领导、平台管理员、教研组长。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上下联动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解决研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研修过程中学校秉着“以赛促训,以训促学”的原则,开展了系列的研修活动:如信息技术助力教学集体备课9次;示范课打磨3次;信息化教学展示及听评课活动若干次自主研修活动若干次;教师课件制作竞赛1次;教师微课视频制作大赛1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竞赛1次;微能力点应用案例竞赛1次等活动,使参训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得到熟练的应用。我们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做到了从学校到教研组再到教师个人,每个阶段有计划有总结,每位研修教师做到了最少三节实践课,微能力点专项听评课都超过了9节,学校保存了大量的教师听课笔记,研修笔记和评课记录,这些都是我们在研修过程中最宝贵的材料与经验积累。

2.总结研修得失,有效推进培训

在研修中期,各团队通过网上查看、实际课堂应用的形式,查找各类问题,在学校中期推进会上,认真总结部署下一步工作。并针对学校所选内容对全员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考核规范》、《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诊断指引》的专题培训及校级其他培训。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以优秀研修教师校内表彰奖励、上级活动推送等形式,在学校形成了人人想学、人人皆学的良好信息技术应用氛围。

三、推送精品,助力创新

1.理清活动形式,打造研修精品

学校在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边学习边推进,边反馈边更正,边应用边提升的形式开展研修活动的。通过明确环节、反馈问题、 布置任务、召开教研组长研讨会等细致工作,不断推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教研组长根据研修活动安排和校本研修平台实际工作需要,带领组员共同研课磨课,并推选出优秀主讲教师做组内展示课,打造精品课堂案例校内展示并参加上一级比赛。

2.强化能力提升,创新教学模式

此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开展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在进行“整校推进” 校本研修活动的时候,力争多角度思考,力求多方位入手, 通过维修维护信息化教学设备、设计实施多载体活动、学习培训考核制度等方法,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学习实践环境,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着重抓好三个重要环节,促进教师养成良好教学习惯。一是:评估。通过准确的自我评估,明确研学目的、预期效果和成长方向。二是:分析。通过撰写课堂分析报告,重新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找出其中的优缺点,优点加以利用,缺点努力回避。三是:反思。通过撰写课后反思报告,从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中总结经验教训,反观自我得失,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全新打造“习”课堂,研究生本教育两种全新课堂改革模式,与2.0活动紧密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与教学课堂相结合,打造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课改模式,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的基础上,提升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

3.跨学科教学,研究创客教育

   202110月,学校新建创客教室一间,配备各类仪器设备,通过跨学科课堂,社团特殊课的形式,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的支持下,专项研究创客教育。先后开展了速叠杯、3d打印笔绘画、电路贴纸、和少儿编程等课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锻炼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加强指导审核,推荐优秀成果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即将收尾。在此之前,我校结合市教师进修校举办的各项成果评选活动,针对教师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评审和筛选,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重新完善,从参训教师的研修活动材料中择优选取了许多比较成功的研修课例、案例等进行打磨梳理,参与市级各类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其中19人参加五大连池市级竞赛,16人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部分教师的课例被推荐参加黑河市级竞赛活动。由此可见,通过此次信息技术2.0工程培训,我校教师的整体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精准考核,注重实效

    我校现参加2.0培训教师共计58人,学校组织学科组教学进行微能力认证成果互评活动,互学互评超过3次之多。个人能力点优秀率一人为37.5,其他人都在%70到%100之间。我们依附科学合理的《实验小学校本考核方案》,本着以评促用的原则,过程与成果考核相结合,对参训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纳入教师县管校聘绩效考核方案中,参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

研修以来通过进修学校的精心指导,在全校各团队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学校创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让学校的研修文化、管理机制都有一定的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今后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将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能力素质,也要在工作中去学习与实践,力争使自己成为信息时代的优秀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