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2021-04-30 15:51:02)
通过学习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黑龙江省、黑河市及五大连池教育大会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校全面弘扬劳动精神,通过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努力构建我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原则,依据上级关于“五育并举”的文件精神,关于劳动教育课程如何开展有以下想法:
一、目标要明确
通过劳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丰富教育内容。教师设定教育目标,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科学确定各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人成长
二、方法要得当
(一)注重学科渗透。
各学科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系统加强劳动教育。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教务处要组织相关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提供学科劳动教育的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
(二)以劳动技术课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
2、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劳动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
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
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