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讲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2022-04-07 13:36:08)
标签:

推广

分类: 谈读书

作者:杨新涯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基石,在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都是核心中的核心。资源为本、资源为王是图书馆圈内常说的内行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图书馆只有拥有丰富优质的文献资源,才能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随着文献数字的不断发展,文献出版形式逐渐多样化,数字出版方式逐渐占据人们的视野,海量的文献资源让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眼花缭乱。如何不迷失在资源建设的汪洋大海中,如何构建一条属于图书馆自身的资源建设之路,需要馆吊具务藏书家的眼光,具有恨不能把所有的好书都收藏到自家图书馆的心态,还要对各种文献资源了然于胸,能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随时调整资源建设计划。

 

第一节 资源为本

厘清资源

    图书馆资源是根本,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社会的变化发展及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图书馆各时期的资源建设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使图书馆资源建设内容愈加丰富多样且兼具复杂性。从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纸质资源建设 到如今纸质+数字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图书馆始终面对着这样的任务:从不同来源、不同出版形式及不同文献类型的海量资源中选择出最有效、有用的资源进行馆藏建设。因此,馆员在选择资源时,不能对数据库商、出版社及代理商提供的所有资源照单全收,馆员需要施展火眼金睛,以专业的学科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能力、情报分析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及经费控制能力等分析识别出最符合图书馆性质、资源建设目标及读者服务需要的资源。

    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49天,才炼出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那么馆员如何炼就呢。这就需要馆员重点厘清图书馆资源范畴、资源类型及资源来源等内容。这是馆员必备的专业素养,也是馆员做好资源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根据不同馆的特点,按照其属性、资源建设任务及服务对象等进行资源建设边界划分,我国图书馆分为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共馆,中小学馆,专门馆。如高校馆,更注重为读者提供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学术型资源,公共馆则更强调为社会读者提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文献资源,因此建设时,馆员需要明确这个资源建设范畴问题。

     其次,馆员要了解资源建设类型有哪些?如不同载体分:印刷型、机读型、缩微型、声像型。不同载体下又可细分类型、类别:数据库、纸本书,数字图书……

     馆员如何利用自身专业能力为图书馆获取这些多样、主题丰富的文献资源。目前,资源以采购为主,自建和共享为辅。导致资源同质化严重。所以在未来资源建设中,自建或共建共享资源将成为主流,女足何自建与学校文库、机构知识库、硕博论文、古籍资源、学科特色、区域特色、专题特藏等相关的文献资源是重点。另外,口述文献资源、用户生成内容及社会记忆资源等也应该纳入资源建设范畴。馆员要将这些建设主体熟记于心,才能在资源采购中驾轻就熟,一举命中最适合图书馆资源建设需求、学校教学科研发展需耱及读者服务需求的文献资源。

  明晰问题

从传统到数字的发展,资源建设内容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数字资源的出现。馆员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因循守旧,应在建设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指导未来建设工作的开展,才能为断优化资源结构,让资源在合理的新陈代谢中永葆生机与活力。近年来,资源建设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 纸本资源依然无法被替代。

2 纸质期刊转化为数字资源。

3 中文图书种类和载体繁多。如何在纸本+数字资源并存朝代 有区分地进行资源建设等,成为馆员最头疼的事。

4 外文期刊采购经费昂贵。

 

第二节 对症下药

资源建设原则与策略

(一)资源建设原则的制定:系统性、学术性、协调性、保障性等考虑。

系统性:即系统地、连贯地、完整地构建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保障体系。

学术性:即注重文献收藏中学术性权重,非学术性文献的比例。

协调性:即充分考虑纸质与数字的协调发展。

保障性:即资源建设对重点发展学科、特色发展专业的保障。各校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资源建设原则。

(二)馆员的“望闻问切”采购策略

望:即关注。关注出版社、数据库、著名学者、诺奖得主、各种国内外奖获奖者

闻:分析。对望获取的大量数据进一步分析。

问:调研

切:触切。了解用户对采购资源的反馈情况,关切采购资源的推广情况、资源的友好性,资源的培训情况,资源采购效益等。

(三)推荐采用智能化的采访系统

 

分类与编目的规范化

馆员应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需要熟悉图书馆文献分类法。其中,一是图书著录规则,中图分类法。二是在数字资源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馆员还要对数字资源进行编目,对元数据进行著录,实现纸电资源的统一检索。

(一)图书著录规则

(二) 《中图分类法》

(三)数字资源的编目

(四)元数据的著录

 

充分了解资源建设的需求

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资源建设的合理规划,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资源建设的需求。在资源建设中,需要采访馆员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成为具备“望闻问切”能力的合格甚至优秀的医者。

(一)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对自身资源建设素养有清晰定位,不断提升自己。一是具备采集图书出版信息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查重能力等。二是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还要具备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规划能力等。三是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把服务意识纳入采访工作,资源选择标准不因馆员个人喜好而随意改变,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敬畏工作的严谨性,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

(二)审时度势

对学科规划,师生需求有全面清晰的了解。资源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潜力学科,要强化支撑,进行补充。如新冠时,针对教学科研以广大未返校师生的资源需求,需要调整访问权限及采购权限。

 

第三节 文献资源采访:供应商、渠道、联盟及其他

馆配商

(一)馆配商考核

(二)线上馆配与线下馆配

DRAA

即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是中国部分高校锭共同发起成立的

ERMS

即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一些创新的资源采购模式

(一)读者行书上,图书馆买单

(二)按需印刷:POD

 

第四节 特色资源的建设策略

    当前图书馆资源以采买为主,特色资源的馆藏比例还较少。拼的是财力,小馆的生存压力剧增。因此除了采购,还应主动出击,通过各种渠道去“寻访”,根据自身特色,逐步建设独有的、特色的馆藏体系。

     如,图书馆长期收藏的多媒体资源 ,有软盘,各种光盘,磁带、硬盘等,进行数字化转换后长期保存。疫情时,大量抗疫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有重大价值及现实意义 ,应该收集、整理及保存利用。

    具备主动“寻访”后,再化为执行力,寻访渠道有:

1)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络书店,是寻觅特藏文献的好地方。淘宝也具备一定能力。

2)各个城市的旧书店。

3)拍卖。如北京大学

4)和藏书家做朋友。

 

  多媒体资源

(一)关注多媒体资源的产业链

首先 明确多媒体资源建设来源

一是图书馆自身交资源,如历史文化活动的影像,录音,照片等

二是采购的商品化资源,如随书光盘。

三是网络化共享资源,如开放的视频、音乐、图片

其次 确立读者优先的原则。

最后,落实有效使用人群

(二)制定多媒体资源收集、整理的流程体系

可以确保规范性

(三)规范多媒体资源的标准体系

(四)让读者参与多媒体资源建设

如非遗文化传承人,历史事件亲历者,学科教研创造者,高校历史见证者或文学艺术爱好者,借此可自行创建合集,一是帮助用户重温,二是能寻觅到优质的与本校师生相关的特色多媒体资源,让图书馆多媒体资源不断丰富,提升馆藏实力。

 

“数字记忆”资源

在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通过微博、博客及微信等社交媒体,以文字、照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记录、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的情景,感悟等,由此形成海量数字资源。这些具有记忆性质的资源,称其为“数字记忆”。具有更新快,数据类型异构,不可再生性等特征,不可错过采访时机。加强对“数字记忆”类资源保存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软实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包含的社会记忆对人们的认知和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甚至可以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基于“数字记忆”资源的重要价值,图书暖气片开展“数字记忆”项目建设势在必行,应该未雨绸缪,抢占“数字记忆”资源建设先机。

(一)关于“数字记忆”资源建设

目前 图书馆主持开展的“数字记忆”项目建设不多,大部分研究都 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应意识到其巨大价值,主动联合图书馆界,号召相关部门开展对“数字记忆”的研究与立项建设,让更多的更完整的社会记忆被数字化保存。因此馆员要明确:

一是要明确建设主体,由图书馆主导开展研究,充分发挥图书馆长期在资源建设、保存及利用上的专业优势,支持灵数据商,开发商,档案馆及广大社会群体的联盟共建,共同制定“数字记忆”建设框架及顶层设计。

二是明确“数字记忆”资源建设的范畴和采集原则,“数字记忆”资源来源、传播及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有利于“数字记忆”项目建设的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制定“数字记忆”资源 的采集、整理、加工及分类标准,构建不同类型的资源数据库,保证有序规范化的长期保研。

四是搭建功能齐全的,可视化的资源利用及展示平台,平台提供PC端,移动端。

五是处理好资源版权隐私问题

(二)“数字记忆”资源建设初露头角

以疫情为例,多个图书馆开展了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数字记忆”资源征集活动,通过广泛征集本校师生、社会读者等在抗疫期间发生的生动故事,珍贵图片及音视频资源等,并对其整理保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天津大学的,复旦大学的,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采访抗疫医护人员、书评影评大赛。重庆大学图书馆举办的战疫特藏活动,向社会各界征集相关实物,并举办线上展览。这些都是图书馆在疫情期间宝贵的“数字记忆”。

     可见,已开始行动,但“数字记忆”资源建设仅初露头角,力量薄弱,需要更多图书馆、馆员行动起来,自发培养挖掘能力,主支去寻找有意义 和价值的资源 进行自建,将社会上有保存利用价值的资源 进行有效收集管理及保存利用,为图书馆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