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设计图底关系理论

(2017-02-14 16:14:44)


    “图底分析”是现代城市设计中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最早由罗杰·特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空间》(Finding Lost Space)1986年)一书中提出。埃维加,鲁宾发现,一个视知觉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图形和背景。图形通常成为注意的中心,看起来被一个轮廓包围着,具有物体的特性,并被看成一个整体;其余部分则为背景,缺乏细部,往往处于注意的边缘,背景不表现为一个物体。

 

    在知觉场中,图形倾向于轮廓更加分明、更加完整和更好的定位,具有积极、扩展、企图控制和统治整体的强烈倾向,而背景则因缺少组织和结构而显得不那么确定,表现得消极、被动,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

 

    就城市规划而言,图底关系理论也可以认为是研究城市的虚体空间与实体空间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如果我们把建筑物作为实体覆盖到开敞的城市空间中加以研究,可以发现,任何城市的形体环境都具有“图形与背景”(Figure and Ground)的关系,在城市环境中,建筑形体的主导性作用使其成为人们知觉的对象,周围的空间则被忽视。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为“底”。像这样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而形成的图就被称为图底关系;把虚空间部分涂黑,建筑部分留白,形成的图被称为图底关系反转。

 

    借助图底关系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城市或城市局部地段的结构组织及其肌理特征,明确空间界定的范围,不同等级空间的组织效果等。在城市空间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组织的分析,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并通过比较不同时段内城市图底关系的变化,分析出传统与现代城市的对比以及城市建设的动向。

 

文章出自市政设计www.ztcjjt.com,转载请注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