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者走长城:平谷区彰作关至将军关

(2017-01-04 06:42:57)

又是一次说走就走的行程,12月23日(星期五)晚上在“大明边墙考察委员会”QQ群看到蓝白周六去将军关的信息,经进一步询问并赶紧联系小川叶总算赶了个末班车。

周六早上6:10按照约定准时到达公主坟立交桥东北角,小川叶已经等在那里,接下来分别在双秀公园门口、和平西桥地铁站接上蓝白、没谱和王芳,然后就是一路狂奔,8:00整到达南中心村,大家整备行装直奔东边山梁的长城而去。下面是公主坟至平谷将军关南中心村行驶路线图。

http://s3/bmiddle/00688eyfzy77IcIKq9I12&690

经过1.5公里、爬升200米后登上彰作关西侧城墙,彰作关旧址就在东南方向山谷里,关城早已无存,关城两侧城墙2015年被维修,历经450余年沧海桑田的明长城从此成了不伦不类的豆腐渣工程。本来我心里还为不把彰作关作为起点而遗憾,但当看到眼前的彰作关长城时,真心为小川叶的规划感到欣喜,以我的性格这种长城宁可不走,好在我们的行程基本都是原始状态的明代长城,尽管坍塌严重但毕竟这才是它的本真所在。

空气质量预报今天北京市区中度霾,这里天气虽然并不太透亮但由于远离市区,雾霾的影响几乎可以不计,这也是咱们城粉儿独享的一点福利吧!

尽管对不伦不类的城墙深恶痛绝,但毕竟也是明长城的所在,镜头朝向东南拍下第一幅照片,照片右侧就是彰作关西四台,惨白的朝阳在云层间时隐时现一如我此时的心情。

http://s14/bmiddle/00688eyfzy77IcLqBCR1d&690

回转身再拍一张原生态的明长城,就地取材的灰白色石砌城墙坍塌比较严重,但部分段落仅仅是顶部垛墙倒塌,主墙保存还比较完好,真真正正的石长城。

http://s16/bmiddle/00688eyfzy77IcNgcSHff&690

http://s10/bmiddle/00688eyfzy77IcOFS1H19&690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7IcPTMwd05&690

今天遇到的第一座原始敌楼,底部基座为条石垒砌,中间楼体包砖已经全部消失,只剩下内部的石砌墙芯。

http://s11/bmiddle/00688eyfzy77IcS7mUW4a&690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7IcS96bH05&690

此后城墙的颜色随岩石的变化而夹杂了红褐色,部分垛墙也时有保留。

http://s9/bmiddle/00688eyfzy77IcU6XdC88&690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7IcU8AiM5c&690

这里整座城墙已经全部呈现出红褐色,走在我前面的是王芳:一个有着海归身份的墙友,城墙尽头的红点是小川叶,看来哪里有情况,不然以他的速度早已无影无踪了。照片中间实实在在的空心敌楼基座,从遗存的现状不难想象它曾经的巍峨。

http://s8/bmiddle/00688eyfzy77Id4aIMT57&690

http://s11/bmiddle/00688eyfzy77Id4cWRs9a&690

也难怪,敌楼左右两侧都是平缓的山谷,隐隐约约的小路从右侧山谷逶迤而上通往关内,地理名词称为“鞍部”或者垭口,应该是军事防御的战略要地。

http://s10/bmiddle/00688eyfzy77IedWFDP09&690

敌楼往北130米左右是一处断崖,城墙到此戛然而止,从城头绕到外侧山坡回身观察,连续两座断崖齐刷刷展现在眼前,典型的以险为障呀。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7Id6oIl84e&690

http://s10/bmiddle/00688eyfzy77Id6rbJf89&690

在此等候蓝白和没谱并适当补充饮水和水果后一行人向断崖上方挺进,山顶上是一座孤零零的烽燧。烽燧北侧30多米就是此行第一处断崖,王芳帅先尝试失败后退了回来,我站在不远处看着狭窄陡峭的断崖,不知从何时出现的恐高症让我心跳加快,两腿不由自主的微微颤抖,再看看左侧山谷里曲里拐弯的水泥路真想退回去绕行,但看到王芳和没谱两位女墙友淡定自若的神态,也只好强作镇定了。

http://s7/bmiddle/00688eyfzy77Id9Y6lEe6&690

小川叶试探了几次终于在系好安全绳后第一个下到了崖底,看到他站在崖底距离上边并不太高,加上有安全绳的保护我心里踏实了很多。王芳、没谱顺序下了断崖,我把相机、登山杖归拢到背包里并由蓝白专门传递后第四个开始下降,因为有小川叶接应和绳索保护,我也并不太费力地到了崖底。

一个吓到人的小插曲:我在崖底给没谱递登山杖时因为身体稍向前倾,一不小心扑倒在“V”字型崖畔对面,手脚分别搭在两侧、身体悬空呈倒三角担在那里,虽然有惊无险可把旁边的川叶惊出了一身冷汗,后来想想也着实令人后怕,毕竟右侧一米开外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呀。

因为提前把相机收到了背包里,在这里没有留下照片,但这儿绝对是此行第一险地,如果没有足够的户外经验,还是不要单独冒险穿越。

接下来连续的几个断崖因为有前面的铺垫,以及有队友们的配合、帮助都安全顺利的闯了过来,在这里必须感谢小川叶、王芳和蓝白,如果没有他们我肯定会打退堂鼓或者选择绕行了。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7IdemnGmae&690

http://s16/bmiddle/00688eyfzy77IdjrhOnaf&690

http://s10/bmiddle/00688eyfzy77Idfe8cN99&690

http://s11/bmiddle/00688eyfzy77Idfg0S66a&690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7Idfjzliec&690

http://s9/bmiddle/00688eyfzy77Idflz2838&690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7IdfnI9f05&690

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的断崖石缝,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安全就好。

http://s1/bmiddle/00688eyfzy77IeZoRUc40&690

断崖后的第二座敌楼,残基的棱角依然犀利。前方似乎还是一个断崖,向上攀登总会容易一些吧?其实不然,一座高不过三米却非常狭窄的小断崖若不是川叶的帮助还真有点难度,我的身高优势也起了很大作用,双臂展开两手总有地儿抠,脚下不乏立足之地,前胸紧贴崖壁硬是蹭了过去。

http://s11/bmiddle/00688eyfzy77IdmV6lAca&690

http://s2/bmiddle/00688eyfzy77IdmYtyx31&690

总算走上了连续的城墙,小川叶已然跑到了最前边,我前边不远处是王芳,蓝白和没谱走在最后,我心里默默祈祷:但愿后面一路坦途吧。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7IdssRuQ0c&690

http://s7/bmiddle/00688eyfzy77IdswyJU46&690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7IdsybCu0e&690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7IdsBssscc&690

坍塌的敌楼……,职业的缘故使我对平谷的长城有一些了解,在我印象中除了四座楼平谷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敌楼,多数都跟眼前的景象一样,判断敌楼还是烽火台只能看有无碎砖烂瓦了。

http://s14/bmiddle/00688eyfzy77IdwFa0Jed&690

站上这座坍塌的敌楼,从将军关蜿蜒而上直达鹰嘴山的城墙陡然出现在前方,照片中最远处的红点是小川叶,王芳与我大约有150米的距离,从照片可以看出前方的路遍布荆棘,虽然没有了断崖的阻挡但密林的羁绊也不可小觑,我的几个登山包都是在这样的穿行中被淘汰的,或许这也是野长城的魅力之一吧。

http://s1/bmiddle/00688eyfzy77IdydWnK40&690

伴随着城墙上密布的荆棘和散落的石块登上王芳所在的山包,又一座敌楼被征服,依然是秃败的模样,依然是一堆碎石瓦砾,茅山之巅的敌楼愈加清晰的呈现在眼前。

http://s3/bmiddle/00688eyfzy77IdzO6NIa2&690

http://s11/bmiddle/00688eyfzy77IdzQwd41a&690

http://s5/bmiddle/00688eyfzy77IdzU1RG54&690

用我的索微来一张全景扫描,将军关东侧敌楼至鹰嘴山高楼尽收眼底。

http://s7/bmiddle/00688eyfzy77IdCMQUm36&690

又一个小爬升,今天见到的第一座尚有包砖的敌楼,非常难得。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7IdEigLPa5&690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7IdEkkbQee&690

就剩最后一个垭口了,垭口右侧凸出于城墙之外的石砌挡墙令人生疑,挡墙的建筑材料及垒砌风格与城墙无异,似乎是与城墙同时代的建筑,但其作用令人不解。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7IdGCCwJd5&690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7IdGEvqZ45&690

马面战台,这是今天看到的第一座战台。

http://s10/bmiddle/00688eyfzy77IdIiW5b39&690

登城步道。

http://s5/bmiddle/00688eyfzy77IdJYBrC14&690

http://s16/bmiddle/00688eyfzy77IdK0SJh8f&690

又是一座保留有少量城砖的敌楼,由于坍塌程度太过严重稍不留意就会与之擦肩而过,但对于我们这些城粉儿来说,任何蛛丝马迹都休想逃过我们锐利的眼睛。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7IdLPVh43e&690

一座垭口如此密集的城防设施,看来这座垭口不一般。站在垭口北端的茅山之巅回身观望,两条山谷挟持着一道城墙逶迤而来,外侧山谷呈“U”字型连通从承德南下的大川,内侧山谷从将军关南下直通京畿平原。就局部防御而言这座垭口直接保障着将军关的侧翼安全,从大局来说一旦将军关失守将直接威胁京城的安全。

http://s2/bmiddle/00688eyfzy77Iekl7Tre1&690

从鹰嘴山之巅的鹰嘴楼到将军关的城墙、敌楼全都进行了“修缮”,已经看不到一丝明城墙本来的面貌,“鹰嘴楼”也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豆腐渣工程。据《平谷县志》记载,鹰嘴楼匾额已被县文物管理所保存。

http://s7/bmiddle/00688eyfzy77IdQ89IWe6&690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7IdQaC62de&690

http://s2/bmiddle/00688eyfzy77IdQcmYxc1&690

http://s14/bmiddle/00688eyfzy77IdQegABcd&690

http://s3/bmiddle/00688eyfzy77IdQgjl002&690

从网友游记中看到两幅将军关至鹰嘴楼之间的原始长城照片,转载如下:

http://s5/bmiddle/00688eyfzy77Iw6Dz7u04&690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7Iwapioe7e&690

倒是鹰嘴楼附近的火山岩石非常吸引眼球,让我这个对地质构造一窍不通的城粉儿也不由自主弯下了身躯,尽情欣赏这些亿万年前火山岩浆流淌的遗迹。

http://s4/bmiddle/00688eyfzy77IdUQzMT23&690

http://s12/bmiddle/00688eyfzy77IdUWPs72b&690

http://s5/bmiddle/00688eyfzy77IdV2mOge4&690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7IdV4DeR85&690

连续的下降让我又一次领略了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午3:40左右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终点将军关。

将军关又称将军石关,属蓟镇马兰路管辖,历经修整。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此关地处两山相峙的谷口,山峦重叠,长城蜿蜒山巅之上,谷口地势开阔无遮无障。形势险要,为要冲之地。关北8.5公里之兴隆县陡子峪,关南10公里东上营(又称将军营),关左右各建墩堡1座驻军戍守。东侧山岗上原设关城一处,并列城楼3座,中高约4丈(约13米),左右次之,周长30丈(约100米)为砖石结构,楼分3层,上层有垛口,中空四壁有箭窗,底层驻兵戍守,有券门3个,高宽约1丈(约3米),可通骑往来。城下为屯兵营寨,明代设都司驻守,清代改由把总卫守。券门南侧有巨石一块高约6米,兀然矗立,为守关将军点兵处和指挥台,通称将军石。明初有位都司将军,曾登石布阵,打退过2000来犯之敌的3次进攻,大获全胜。明成化元年(1465)参将王杞曾在此石上刻“将军石”3字,以示纪念。城楼和墩堡、营寨早已拆毁,巨石尚存,字迹不清,近年人们在巨石顶部南侧镶嵌了两块汉白玉“将军石”石刻。

城墙上常见的礌石槽都设在城墙外侧,而将军关蹬城券门上方的凹槽却是朝向内侧,不知是何用意。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7IdZsjBj25&690

http://s1/bmiddle/00688eyfzy77IdZuk2Ab0&690

http://s1/bmiddle/00688eyfzy77IdZyiPe50&690

http://s2/bmiddle/00688eyfzy77IdZAcEh81&690

http://s3/bmiddle/00688eyfzy77IdZC5A652&690

http://s2/bmiddle/00688eyfzy77IdZDypz31&690

在将军关蹬城券门右侧有一块汉白玉“重建将军关长城碑”,碑文如下:“重建将军关长城碑记将军关长城为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万里长城北京市最东端,是市内唯一石长城,蜿蜒于山巅之上,峰峦叠翠。将军关则是北京东部第一重要关口,地处两山相峙之谷,形势险要,雄奇壮观,为要冲之地。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隆庆三年(1569年)又经蓟州总兵戚继光重修。关南侧有一天然柱形巨石,高7米,是守关将军点兵处和指挥台,名为将军石,故又称将军石关,作为【33亿】抢险修缮工程,北京市文物局投资134万元,于二〇〇二年八月工程启动,修缮4座敌台及500延长米墙体。平谷区人民政府”。134万毁了500米明代原始长城,33亿要毁掉多少明长城啊!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7Ie31eXb75&690

彰作关至将军关长城穿越圆满结束。令人欣喜的是将军关有发往平谷县城的公交车,平均10多分钟一趟,到南中心村4公里刷卡一元。在路旁熟食店我和王芳一人一瓶啤酒、一份花生米等待蓝白和没谱胜利凯旋。

经过Google Earth判读和实地确认:从彰作关西四台至将军关共有敌楼、烽燧14座,原始马面战台一座。我的《六只脚》显示:本次行程历时7小时55分钟,全程13.6公里,海拔最低162米,最高684米,我个人认为难度系数应该为难,仅供参考。

http://s8/bmiddle/00688eyfzy77IetdESH07&690

http://s10/bmiddle/00688eyfzy77Ietfag92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